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青岛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及环境效应,利用安德森采样器连续采集青岛近海2008年1~12月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其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并讨论其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NH4+、K+、Cl-、NO3-、PO43-、SO42-主要存在于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中,Na+、Mg2+、Ca2+、F-则主要存在于粒径大于2.1μm的粗粒子中.各离子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NH4+、K+和SO42-四季均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而Mg2+和Ca2+则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两者均在3.3~4.7μm出现峰值;Na+在春、夏、秋3个季节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集中分布在3.3~7.0μm粒径范围内,而在冬季则集中分布于0.43~1.1μm且细粒子含量高于粗粒子;春季Cl-在粗粒子中分布较多,尤以2.1~3.3μm范围内的最为突出,而其他3个季节均是细粒子比例明显偏高;NO3-春、夏两季在粗、细粒子中的含量各占50%,秋、冬季节均为细粒子占多数;PO43-夏季只出现在0.65~1.1μm以及>11μm的粒径范围内,粗粒子占95%,其他3个季节则是细粒子含量较高;春季F-在3.3~4.7μm出现峰值,夏季各粒径均未检出,而秋、冬两季粗、细粒子各占50%.K+、NH4+、F-、Cl-、NO3-、SO42-和PO43-受供暖期燃煤取暖的影响较大.K+和NH4+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粒径范围;F-供暖期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出现峰值;供暖期Cl-的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则出现在2.1~3.3μm的粗粒径段;SO42-和NO3-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的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供暖期PO43-的最大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其最大峰值出现在3.3~4.7μm粒径段.  相似文献   
22.
青岛港在环渤海港口群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已与大连港、天津港形成了我国北方地区“三港鼎立”的格局.从分析青岛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比较评价了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竞争力,分析青岛港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与不足,探寻提升青岛港港口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3.
青岛4个海水浴场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有毒有害物质的载体,会随洋流作用传播、被生物摄入并影响其生长代谢,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揭示青岛近岸MPs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表层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结合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青岛近岸4个典型海水浴场海水和沉积物中MPs丰度分布,分析了各海水浴场MPs的粒径范围、形状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4个浴场海水中MPs含量范围为5.05×10~3~1.25×10~4个·m~(-3);沉积物中MPs含量范围为1.91×10~3~4.35×10~3个·m~(-2),海水中MPs含量高的站位相应沉积物中含量也高.4种粒径范围MPs在海水及沉积物中皆表现为粒径大小与其含量成负相关,例如,海水中MPs含量最高的为0.05~0.1 mm(4.10×10~3个·m~(-3)),最低为1~5 mm(2.05×10~3个·m~(-3)).纤维状MPs在海水中和沉积物中均占比最高,分别为48.73%和37.51%,其次为颗粒和碎片型.用ATR-FTIR从海水中检测出8种塑料类型,含量由高到低为:PETPPPSPEPVC≈SBPA≈PMA;沉积物中检测出6种MPs,同海水相比,没有PMA和PA,含量较高的4种MPs类型与海水相同.沉积物中的MPs在粒径、形状及成分上与海水具有相似性,说明青岛近岸海水浴场的海水及沉积物可能有相同的污染源:包装行业、服装纺织业、旅游业.研究结果为揭示沿海旅游型城市海水浴场MPs的分布及来源、开展海岸带MPs污染研究与监督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主体功能区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处于超载状态:青岛市市区则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市区.②青岛市各辖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其中市区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能力最大.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市区>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藁西市>平度市.③青岛市各主要辖区综合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且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承载力序列(由大到小):市区>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青岛市2005-2008期间主要辖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区划,结果显示青岛市所辖6市区均属于优化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与优化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5.
简述了青岛市开展重金属自动监测的要求与现状,分析了开展重金属自动监测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在介绍青岛市相关工作对策和措施的同时,对重金属废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设备选型、监控平台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6.
利用青岛市大气综合观测站的研究性监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采暖期PM2.5和能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能见度在≤3km时,对应的PM2.5浓度超出0.250mg/m^3,属于严重污染;②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临界区域,当PM2.5浓度低于该临界区时能见度会随PM2.5浓度减少迅速改善,临界值大致位于PM2.5浓度为0.100mg/m^3处;③相对湿度小于85%时,能见度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相对湿度在60%-70%时,能见度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好,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27.
2014年12月29—30日,青岛市发生了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PM_(2.5)浓度数据,分析了该过程前后5 d的实测PM_(2.5)浓度与环境一号卫星CCD遥感影像的DN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按日期和区域建立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按日期拟合反演模型相关系数为0.02~0.51,按区域拟合反演模型相关系数为0.01~0.80,总体来说,区域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8.
青岛市降水中的铅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岛市四个站位 1 997年 1 1月~ 1 998年 1 0月 33次降水中铅浓度进行了监测 ,降水中铅浓度在 <0 .5~2 7.7μg/ L之间 ,均值为 4 .2μg/ L,降雪高于降雨。讨论了 p H、交通和季节对铅浓度变化的影响 ,并与其它城市地区降水中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青岛市区春夏季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青岛市灰霾综合观测站2012年3月2日-2012年6月7日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区大气能见度与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级别大气能见度下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所占比例的相关性,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每天大气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早晨07:00--09:00;剔除相对湿度高于90%的前提下,PM2.5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子,随着其在PM1o中所占比例上升,大气能见度级别不断下降,相关系数为-0.84;不同相对湿度区间下,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明显,其中,相对湿度为60% ~ 70%,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青岛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污染原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本文为青岛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