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安全科学   29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54篇
综合类   2165篇
基础理论   593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205篇
社会与环境   354篇
灾害及防治   2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塔里木盆地光温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光照、温度模式 ,该模式可以预测出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各网格点的日照时数和冬季(1月)、夏季 (7月 )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 ,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和正态分布概率模式 ,预测了塔里木盆地各站上述要素不同概率的设计值。首次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光照时间、温度分布规律。该模式为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业总体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及农业合理布局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表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淮南市采煤塌陷区水域理化指标和叶绿素的测定。用较为简单的W分级法对9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评分分级,并对塌陷区水域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级,用以反映采煤塌陷区的有机物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4.
呼伦贝尔市在生态示范区创建中,确立了稳固环境与资源基础、保护北疆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统一了预防为先、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的生态保护思想;确定了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创建道路;把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为工程、项目,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走出了一条在我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95.
鉴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对整个上海市饮用水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该水源地的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即构建管理层、操作层和协调监督层,通过三者间的协调合作来优化水源地的综合环境管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黄浦江水源地在常规状态,提出基于流域协定的常规管理、企业经营市场化、转换政府管理职能三项措施;针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情况,提出建立事故防御体系、快速响应体系,以期为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提供参与综合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7.
山区盆地大气湍流特征与污染扩散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非表在气动力学数值模式,模拟了稳定、中性和不稳定3种层结下山区盆地的大气湍流和污染扩散特区通过模拟认为,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由风切变引起的机械湍流是湍流动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主受风速的影响,同时,在非中性层结下,热力湍也是充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地形复杂和层荮变化,使得污染扩散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差异,在稳定层结条件下可以产生高浓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相隔近7 a 的工程区邻近海域四季度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态各要素的两次调查分析,进行了Ⅰ期工程运行以来海域生态环境及水质状况的影响评价。结果认为,秦山海域具典型强潮河口湾生态特征,营养盐丰富,而生产力低下。潮汐、径流和湾外海水入侵是导致海洋环境要素季节和年际变化并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结构的主要因子。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上升是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的结果。核电站运行中冷却水的热排放由于杭州湾特殊的海底地形和强潮混合的水体环境对附近水域的热升温效应不明显。秦山Ⅰ期工程运行以来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
Ecological-breakingzoneoriginatesanditsecosystemsreconstructioninaridarea¥HuangPeiyou;LuZili(BiologyDepartmentofXinjiangUnive...  相似文献   
100.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