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257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175篇
综合类   743篇
基础理论   8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CMK-3 and C-FDU-15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hard-templating and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EISA) methods,respectively.The pore structures of CMK-3 and CFDU-15 as well as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Adsorption of NO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O + O_2,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MK-3 and C-FDU-15 materials possessed ordered and uniform structures.The coadsorption capacity of NO and O_2 decreased in the sequence CMK-3(88.6 mg/g) C-FDU-15(71.7 mg/g) AC(25.3 mg/g).There were two main adsorption species on CMK-3 and CFDU-15:nitrite and nitrate.Nitrite is converted to nitrate easily.However,the adsorption species were more complex on AC,with nitrite being the main species.Moreover,CMK-3 and C-FDU-15 exhibit excellen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AC.The excellent NO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MK-3 and C-FDU-15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s and high surface areas.The research provides more options for NO adsorp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2.
通过工艺流程动态模拟,研究某渣油加氢装置在反应进料泵事故紧急停车后,不同工艺设计方案组合条件下,引发高压气体反串到低压原料缓冲罐的事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泵出口双单向阀和紧急切断阀的设计对降低超压事故的发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切断阀关闭时间越短对原料缓冲罐超压保护越有利;安全阀和缓冲罐的设计条件须与切断阀关闭时间和单向阀数量等设计条件综合考虑。通过动态模拟方法研究工艺操作异常工况,对优化工艺设计,提高本质安全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高层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其采用的集中供暖、制冷,以至房间常常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室内氡污染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环境危害.研究表明,室内氡污染在肺癌诱因中仅次于吸烟排在第二位.因此,警惕隐藏于我们生活中的室内氡危害,建立绿色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现代化生活质量品质的必需和保证  相似文献   
44.
危险废物分类、识别、监控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运用环境统计信息系统(ESIS),建立黑龙江省典型危险废物的数据库系统,使其具备系统、完善的查询与追踪功能;提出危险废物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方面定量化的定义,建立基于危险废物成分分析基础上的分类体系,使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开发危险废物在线识别技术,促进对危险废物进行监管及预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运用GPS、GSM、GPRS、GIS、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监控技术,实施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远程在线监控;提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分离、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5.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 ,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在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也发现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标志着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 ,初步总结了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与新疆伊犁和中亚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进行了对比 ,分析探讨了铀成矿作用 ,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虽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 ,也具外生和深源双重性质的微量元素组合 ,不同于单一的外生水成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 ,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物质和含煤层气或油气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46.
马贺  毕经宝 《交通环保》2003,24(5):48-49
秦皇岛港通过对煤场区域煤尘的监测,评估港口各煤炭公司的煤尘污染现状,考核各公司煤尘控制效果,较好地解决了在无组织排放源的定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使港区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7.
针对粉粒状物料在散装发送过程中 ,容易引起粉尘飞扬的问题 ,利用现代脉动跟踪技术和表面过滤技术 ,设计研制的除尘系统 ,始终将吸尘罩与料堆扬尘点的动态相对位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现了粉粒状物流连续自动的、环保高效作用  相似文献   
48.
高频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社会公害。因此,本文通过测量多种材料在不同高频电磁场源(即高频设备)和不同距离时对高频电磁场的屏蔽效率,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对所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绘出了这些材料在不同高频场源下的屏蔽效果曲线。经分析,筛选出经济实用的高频近区场个人防护材料,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三维电极法处理医院污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空气流量、极水比等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确定在不加化学药剂、不影响水质和低耗能条件下电化学消毒试验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在用涂有贵金属(钌、铂、铱)氧化物的钛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电流密度为6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空气流量为40L/h、极水比为1.0的试验条件下,消毒后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500CFU/L。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方法简单有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50.
High strength refractory organic stream is produc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2-phenylamino-3-methyl-6-di-n-butylaminofluoran (One Dye Black 2, abbr. ODB 2), a novel heat-sensitive material with a promising market. In this study, a combination of acidificationprecipitation, primary biological treatment, Fenton's oxidation and another 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COD from 18000-25000 mg/L to below 200 mg/L from the ODB 2 production wastewater in a pilot experiment. A COD removal of 70%-80% was achieved by acidification-precipitation under a pH of 2.5-3.0. The first step biodegradafion permitted an average COD removal of 70% under an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HRT) of 30 h. By batch test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Fenton's oxidation were acquired as: Fe^2+ dose 6.0 mmol/L; H2O2 dose 3000 mg/L; and reaction time 6 h. The second step biological treatment could ensure an effluent COD below 200 mg/L under an HRT of 10 h following the Fenton'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