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使用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了苏州市区春节期间PM2.5中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存在2个空气污染高峰时段(初一和初五),其中初一凌晨PM2.5达到最高峰,小时质量浓度为571μg/m3;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PM2.5中K+、Cl-、Mg2+质量浓度明显上升,初-凌晨与腊月三十凌晨相比,K+、Cl-、Mg2+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117倍、80.7倍、18.0倍;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中K+、Mg2+、Na+、Ca2+在烟花爆竹燃放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2.
苏州河纵向离散系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州河水文水质资料的分析,并进行了水槽因子影响试验、非定常潮汐水流的模拟试验以及环境水力学理论分析和相似律推算,得到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范围:苏州河为单向流时K≈(5-35)m^2/s;苏州河在潮流往复作用下,k=(2-12)m^2/s。运用水质数学模型和苏州河实测的水文水质同步资料对纵向离散系数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3.
苏州河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污染指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苏州河的北新泾处状沉积物中的硅藻丰度、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优势种属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整段沉积物中上、中、下层硅藻的丰度、种类相对很少,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后,水质有所改善,有利于藻类生长和繁殖,沉积下来的硅藻也增多。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中的硅藻变化能有效地反映苏州河的污染变迁趋势;苏州河的水质污染以前极其严重,近年来有所改善,其主要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64.
苏州河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毅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18-19,31
根据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流水量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质模型,定量预测苏州河在截污工程实施前后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探讨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5.
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IKE11模型系统建立了以苏州河以及其支流为重点的全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模型在天然河网的基础上,以骨干河道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河道和湖泊概化,并将上海市河网水系划分为14个水利片,分片考虑区域降雨径流对河网水量的影响。模型可应用于水系水量调度分析及非点源污染分析,并对对苏州河沿岸泵站雨天溢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可为苏州河整治工程提供科学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6.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提出苏州河水环境系统是由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资源利用人工循环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综合整治必须引进或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文章对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构想,即一个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模式:“:污染源-GIS-水质模拟-治理规划-工程措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7.
略论影响苏州河水质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河(上海段)的水质受到不列因素的影响;1.源水水质,2.支流泄水;3.船舶污染;4.工厂废水,5暴雨溢流;6.农村排水;7.居民废物;8.底泥污染。在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168.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9.
苏州河充氧船运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建造了一艘充氧能力为150Nm3/h的充氧船,作为工程性试验和辅助消除黑臭的手段。本研究在分析苏州河水体DO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提出大型充氧船运行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行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充氧船的充氧效能。该方案对国内其它河流污染治理中充氧船的应用与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0.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 ,1980年代和 1990年代 ,依靠乡镇企业和开发区建设 ,经济迅速发展。但这种高投入的增长也使苏州市新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地表水水质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苏州市水质型缺水和土地资源危机。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从乡镇工业发展、城市化、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科技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规划 ;(3)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资源利用和环境逐步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5)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