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536篇
安全科学   56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63篇
综合类   1858篇
基础理论   47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379篇
社会与环境   338篇
灾害及防治   2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徐州市区故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故黄河表层底泥和底泥剖面样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系统测试,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故黄河底泥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基本未受Cr、Ni的污染,个别采样点受到重金属元素Cu和Pb的中等程度污染,大部分采样点受到Zn的中等程度及以上污染,且Zn含量分布范围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Pb。潜在生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内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的潜在危害很轻。  相似文献   
992.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论述了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分析了指标体系框建立原则及设计,同时以辽宁西洋特肥厂为例系统分析了指标体系的应用与评价技术。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工业体系复杂性和差异性,在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我国北方典型草原模式地段之一的锡林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植被类型图衍生出草原植被退化图。在对草原退化图统一网格化后,计算各网格草原退化指数,并加以分级,确定不同草原退化等级之间转移概率,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防止草地退化的根本性措施,草原退化态势还将继续下去。以每个网格草原退化指数值为各网格草原退化状况划分依据,以3km×3km网格为统计单元,在流域总面积为10701km2情况下,预测结果是:2005年,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为3级的网格总面积是3776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29%;4、5级网格面积之和为5427km2,达到流域总面积的50.71%。2025年,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为3级的网格面积总和是338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67%;4、5级网格面积之和为6406km2,达到流域总面积的59.86%。  相似文献   
994.
影响SERES2000COD自动监测仪数据质量因素很多,现就实践中影响较大的关键性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来讨论:包括仪器工作原理,工作曲线的确立,配制的化学试剂准确性对监测数据结果的影响及蠕动泵管的使用和更换条件.严格遵守SERES2000COD自动监测仪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所具有性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甘河水生态评价的硅藻指数,合理评价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2018年8月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应用21种硅藻指数对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箱体图法分析了所选硅藻指数的适用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硅藻指数在甘河评价正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所选硅藻指数中,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EPI-D(diatom 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index,富营养污染硅藻指数)和IPS(specific pollution sensitivity index,特定污染敏感指数)的评价结果区分度最好,最适用于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②甘河丰水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约7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较好和一般,约3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较差和极差,极差的点位全部位于甘河下游区域.③硅藻指数与CODCr的相关性对硅藻指数评价正确率有显著影响(P < 0.01),硅藻指数与CODCr相关性越强,评价的正确率越高;物种覆盖度对硅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各点位最小物种覆盖度高于65%时,物种覆盖度对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硅藻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会影响评价的正确率,因此选择合适的硅藻指数进行研究区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6.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水环境管理的基础.不同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目前,缺乏科学、客观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基于此,以洛阳市为例,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普适法(简称"普适法")3种方法开展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建立级别差方法,定量筛选最适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①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普适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普适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级别差小于0的比例占比分别为34.62%、19.24%和46.16%,大于0的占比分别为19.23%、23.07%和26.92%,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普适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②模糊综合评价法最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该方法评价得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分为优良(Ⅰ类)、良好(Ⅱ类)、较好(Ⅲ类)、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5类(参照GB/T 14848-2018《地下水质量标准》),以良好和较好水质为主,造成地下水水质较差的组分主要为CODMn、总硬度、硝酸盐和汞.研究显示,级别差法可作为定量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能够为地下水水质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长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开展1981—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39年间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以CODMn、NH3-N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同时,选取有连续监测结果的断面,分析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断面近40年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1—2019年,我国水环境监测迅速发展,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②长江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上游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③1981—2005年各江段ρ(CODMn)和ρ(NH3-N)年均值变化特征不同,在2006年之后大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④2006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呈好转态势,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⑤近年来,长江干流断面中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N,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对长江干流水质改善具有正面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998.
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分布特征解析和等级分区是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为了弥补PNPI(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中专家评价法主观赋权的不足,引入均方差决策法,并采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分析1980-2017年北京市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划分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均方差决策法根据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集的数值离散程度确定各指标权重,其结果可体现各指标权重随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特点.②1980-2017年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49、0.18、0.33,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风险相对影响较大.③受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呈西北部山区低、东南部平原区高的分布特征.④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旱地和园地逐渐演变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和建设用地.研究显示,非点源污染风险高低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降低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9.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城乡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聚落镶嵌、交通可达、发展均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表象。基于空间视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分析、可达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等方法揭示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要素格局特征,并结合回归模型探究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结构优化的进程,可以从城乡聚落连通性、城乡交通便捷性和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研判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2)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各要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水平指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可划分为协调融合型、协调关联型和欠协调分割型三种地域类型。(3)经济发展水平、城乡规模、产业关联是影响该区域城乡空间融合的关键动力因素,而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镇域和村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管式炉在不同温度下对八宝景天进行直接热解和磷酸预处理热解,研究了As、Pb的迁移特性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生物炭中As的回收率随温度升高波动,Pb的回收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s、Pb的回收率均在50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6.2%和73.08%.添加8%磷酸后As、Pb回收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并在30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75%和92.78%.热解温度由300℃升到600℃时,生物炭中As的稳定形态(F4+F5)由不足20%增加到70%左右,Pb的最稳定形态(F5)由3%增加到32%.添加8%磷酸热解后,生物炭中As的稳定性小幅增加,500和600℃时F5分别增加20%和5%;Pb的稳定性显著增加,(F4+F5)均达到90%以上.磷酸添加量对重金属形态分布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磷酸预处理用于修复植物热解可提高生物炭中重金属As、Pb的回收率及稳定性,并可降低其生态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