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08篇
综合类   827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形势看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准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是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52.
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 2 0 0 0年秋在太原市 5个常规观测点的TSP和PM10 样品中的Bap、Cd、Cr6 等致癌污染物、Pb、Mn、Zn、Cu、U等非致癌污染物以及2 10 Pb、7Be、40 K、2 3 8U等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实测值 ,估算了太原市居民 1999年度因吸入TSP和PM10 导致的健康风险分别为 8 34× 10 -7(死亡·年 -1)和 7 19× 10 -7(死亡·年 -1) ,同时也估算了因吸入SO2 和NOx 导致的健康风险分别为5 2 7× 10 -8(死亡·年 -1)和 1 5 6× 10 -8(死亡·年 -1) .  相似文献   
953.
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单项平均污染指数、算术均数、加权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广州市郊区土壤重金属Cu,Pb,Zn,Cr,Ni,Cd,As,Hg污染进行评价.从单项污染指数频率分布可以看出,8种重金属中Hg的污染频率最大,即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的出现频率都较大,分别为25.4%,9.3%和16.1%;其次是Cd和Zn,也出现了较高频率的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聚类分析法将8种重金属共分为4组,第1组包括Pb,Ni,As,Cr和Cu,第2组、第3组和第4组分别是Zn,Cd和Hg,这4组的污染指数逐渐增大,并以Hg的污染指数最大.主成分分析中的前2个主成分就已经能解释信息的67.81%,尤其是第一主成分,它能解释接近50%的信息量.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重金属Cu,Pb,Zn,Ni,Cd,As和Hg的富集程度,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重金属Cr和Ni的富集信息量以及Hg的释放信息.   相似文献   
954.
王元超  颜梅春  张先聪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99-101,166,F0002
采用重庆市主城区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提取城市扩展信息,对影像数据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进行RGB组合增强,再进行决策树分类和减法运算获取研究区扩展信息,发现建筑区面积增加了1.62倍,大部分是由植被区转变而来。其扩张方向受地理影响,南北方向为外延型,东西方向为飞地型。借助统计资料进行精度验证和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增长和人口扩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对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遥感手段监测与研究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955.
龙承春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7):636-638,646
作为高能耗和高排放产业之一的盐化产业,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自贡市盐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引导的角度论述了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并围绕低碳发展路径,从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56.
城市公交车定置噪声测试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典型类别公交车的噪声污染水平及排放特征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在用公交车的定置噪声排放水平总体处于90~103 dB(A),其A计权频域特征以人耳敏感的中高频噪声为主,对城市居民的环境影响较大,是目前城市内需要重点关注的噪声污染源。相关数据将为交通和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噪声控制措施和制订相关法规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57.
沪苏边缘区是沪苏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区域.以江苏省的南通和苏州两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进展的时空关系进行了总结,时间上表现为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空间上表现为合作的地区性差异.接着,分析了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距离、思想观念和投资环境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沪苏边缘区的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认为沪苏边缘区合作绩效明显,合作的方向是经济一体化.基于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APEC三个典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模式的成功经验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沪苏边缘区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8.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相似文献   
959.
We review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bout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in New York City (NYC) and how these services are regulated, planned for, and managed. Focusing on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have presented challenges in NYC—including stormwater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flood contro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food provisioning and recreation—we find that mismatches between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scale of management occur where service provision is insufficient. Adequate production of locally produced services and services which are more accessible when produced locally is challenging in the context of dense urban development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NYC. Management approaches are needed to address scale mismatch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coordinating along multiple scales of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urban leader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ensure that nature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are protected in cities to support the delivery of fundamental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相似文献   
960.
西安市区大气中PM2.5和PM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设置1个监测点位,采集了西安市区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区PM2.5质量浓度为16~558μg/m3,平均值为128μg/m3,超标率69.1%;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μg/m3,平均值为249μg/m3,超标率71.8%。虽然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逐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31 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ρ(PM2.5)/ρ(PM10)为0.245~0.822,平均值为0.510,说明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此外,该比值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霾天气发生时,该比值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霾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