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考察了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以及人工曝气等对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系统可以抑制厌氧状态下底泥磷的释放,且抑制效果受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及人工曝气等的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方解石投加量由12.7 kg/m2增加到38.2 kg/m2,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率则由56%增加到99%;上覆水的Ca2 会增强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抑制的效率,上覆水Ca2 浓度由1 mmol/L增加到5mmol/L,模拟期间上覆水的磷浓度下降36%左右;对于方解石投加量较少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与低温条件相比,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更多的磷,而通过增加覆盖系统的厚度可以消除高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强;对方解石覆盖系统表面进行人工曝气,不仅可以降低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底泥磷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22.
废弃催化剂重整后含有富集贵金属的海绵体和烧结磁珠,二者的有效分选是提纯贵金属富集体的重要环节。主动脉动气流分选装置能够对此物料进行干法分选,避免了湿法分选对物料的改性,有利于贵金属富集体的后续提纯。介绍了主动脉动气流分选装置的结构,分析主动脉动气流分选机理及其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际物料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动频率为7/3 Hz,气流流速为2.50~6.00 m/s时,总分选效率Ef高于94.50%;在气流流速为3.33 m/s时,分选效率最高,总分选效率Ef可达97.63%。  相似文献   
123.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Disassembly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disadvantageous end-of-life activity, but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s from directives, such as waste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become sustainable disassembly is becoming necessary. Current disassembly methods, including both manual and automated disassembly, need improvements to meet this necessity.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improvements needed and suggest through literature the validity of active disassembly (AD) to provide these improvements. Past and current research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to provide a future path for AD. This future path for AD will consider a collaborative effort to solve problems with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triggers and costs seen with AD.  相似文献   
125.
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工艺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规律以及特点,探讨二氧化氯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对我国北方某市使用同一水源的4家水厂消毒工艺进行全面的采样与检测,并对各项消毒副产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比单纯液氯消毒形成的三卤甲烷平均降低74.39%,卤乙酸平均降低40.6...  相似文献   
126.
气体ClO2与其他常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在空间消毒方面比较有诸多优势.气体ClO2对各种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氯化物,较之液态ClO2具有更好的扩散性、穿透性和使用均匀性,特别适用于对大面积环境微生物的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127.
杂质对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装置对含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l-单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酸铵溶液的热分解,提高了其临界爆炸温度;pH值一定时,随着Cl-浓度的增大,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呈指数形式降低;Cl-浓度一定时,pH值越小,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油脂会降低硝酸铵溶液的热稳定性.该结果...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介绍了煤质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如何选择活性炭的性能指标,煤质活性炭新旧国家标准的变化及煤质活性炭的再生等值得探讨问题。本文对煤质活性炭饮用水处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虽然利用方解石作为一种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率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文采用铁盐对方解石进行改性试图制备一种除磷性能更好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铁改性方解石,进而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铁改性方解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及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铁改性方解石活性覆盖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效率.结果发现,采用铁对方解石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铁改性方解石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增加初始磷浓度,铁改性方解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单位去除量随之增加,最大的单位磷去除量可以达到3.09 mg·g~(-1).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体中溶解态活性磷(SRP)浓度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外,铁改性方解石覆盖还可以促使底泥中少量的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金属氧化结合态磷(NaOH-rP)向残渣态磷(Res-P)转变,使得底泥中磷的稳定性略微增强.固定到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层中的磷大多数(90.8%)以较为稳定和非常稳定的形态存在,且大部分磷以非生物可利用性磷形式存在,很难被重新释放出来.与方解石覆盖相比,铁改性方解石覆盖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中释放的效率明显更高,且被铁改性方解石覆盖层所钝化的磷更为稳定.以上结果显示,铁改性方解石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用于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30.
以催化氧化除锰活性滤料(简称“活性滤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地下水中锰污染对于活性滤料去除双酚A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含有高浓度锰(5mg/L)时,会显著降低活性滤料对于双酚A的去除能力;同时,双酚A也会降低活性滤料对锰的去处能力.双酚A脱附实验结果表明,脱附的双酚A量不足双酚A去除总量的10%,且双酚A去除过程中初期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保持在12%~25%,之后持续保持在0.1%~4%,表明活性滤料去除双酚A存在吸附过程,但是以氧化去除为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双酚A的去除会导致滤料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以及新物相的生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双酚A的去除会消耗滤料表面羟基基团,且表面残留络合物.本文研究分析提出活性滤料去除双酚A的主要步骤包括双酚A首先吸附到活性滤料表面形成络合物、活性滤料与表面络合物发生氧化反应,部分反应物中间体脱附3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