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31.
以酸性氯化铜蚀刻废液为原料,在Na2CO3和助剂A存在下,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考察了反应pH、n(Na2CO3)∶n(助剂A)、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TG 及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 7.0、沉淀剂配比n(Na2CO3)∶n(助剂A)=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的条件下,产品的w(Cu2+)达55.62%,w(Cl-)为0.013%,符合HG/T 4825—2015《工业碱式碳酸铜》的要求;蚀刻废液中Cu2+的回收率接近100%。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为单一组分CuCO3·Cu(OH)2,小颗粒为直径1.8~5.4 μm的不规则球形,团聚后的大颗粒呈姜块状形貌,粒径为48~75 μm。  相似文献   
132.
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考察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去除效果,以及对DOM组分的光谱学特性和卤代活性的影响.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A/O法、曝气生物滤池、浮动填料法和A2/O法对DOM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对DOM的处理效果最好.经4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5种组分的芳香性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STHMFP)均升高.A2/O法对HPO-A和TPI-A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而曝气生物滤池对HPO-N,TPI-N和HPI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浮动填料法对HPO-A,TPI-A和HPI的STHMFP升高最显著,A2/O法对HPO-N的STHMFP增加最显著,曝气生物滤池对TPI-N的STHMFP升高最显著.4种污水处理工艺对HPI中荧光物质的去除率高于非荧光物质.而对于其他4种DOM组分来说,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不同荧光峰的改变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3.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source water can lead to challenges for drinking water providers related to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in treatment facili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water quality in municipal small water systems (<3000 residents) supplied by surface waters. Residual chlorine and trihalomethanes (THM) were measured over seven years (2003–2009).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in each system over time, as well as betwee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i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HM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was generally more pronounced in systems using chlorination plus additional treatment. Chloroform, total THM (TTHM) and residu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lower in systems using chlorination plus additional treatment. Conversely, brominated THM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systems using additional treatment. Residual chlorine was highest in the winter and lowest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most pronounced for residual chlorine in systems with additional treatment. There was generally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M concentra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of residual chlorine. Further study with these data will be beneficial in finding determinants and indicators for both quantity and variability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nd other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34.
研究了目前给水管网中常用的3种塑料管材,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聚乙烯(PE)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在输配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释放规律.通过静态管段实验模拟给水管网中不同输配水状态,选取总有机碳(TOC)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塑料管材中有机物随时间的迁移释放特性,并分析了管材有机物释放对管网水中余氯消耗的影响.随着管材输配水次数的增加,uPVC管释放至水中的TOC浓度和TOC释放速率分别在0.03mg/L和0.04μg/(d?cm2)以下,而PE管和PPR管在输配水过程中TOC的释放浓度和释放速率在初期最大[PE: 0.19mg/L,0.25μg/(d?cm2);PPR:0.07mg/L,0.09μg/(d?cm2)],且后期递减并趋于平稳[PE:0.03~0.08mg/L,0.05~0.10μg/(d?cm2);PPR:0.01~0.03mg/L, 0.01~0.04μg/(d?cm2)].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不同管材释放的有机物浓度持续升高.不同管材有机物的释放能力排序为:PE>PPR>uPVC.各管材的有机物释放特性直接影响管网水的余氯消耗特性,且管材的有机物释放量越多,管网水的余氯消耗越快.PE管的使用易引起水体有机污染问题.本研究明确了3种常用塑料管材的有机物释放规律,将进一步为与塑料管材安全性能评价相关的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针对国内近年来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频发的现状,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江西某厂氯气泄漏事故,运用因果分析方法对其事故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为目标,从管理角度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6.
针对国内近年来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频发的现状,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江西油脂厂氯气泄漏事故,运用因果分析方法对其事故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为目标,从管理角度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7.
运用毒害区计算方法对本部贮存的氯气泄漏后扩散的半径进行估算,同时以扩散的半径作参考,提出氯气泄漏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8.
利用热分解法制备CuO修饰Ti基阴极和SnO2-Sb2O5修饰Ti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以模拟废水(NO3--N 50mg/L)为对象,进行了水中NO3--N去除实验研究.结果数据表明,CuO修饰Ti基阴极对水中NO3--N的去除率随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搅拌强度和电解时间增加而增加,在电流密度10mA/cm2、极板间距9mm、中等搅拌强度下电解150min,NO3--N催化还原去除率可达93.8%.Cl-支持电解可使NO3--N催化还原产物NH4+-N氧化为N2-N去除.在电流密度10mA/cm2、极板间距9mm、NaCl添加量600mg/L、中等搅拌强度下电解120min后,NO3--N和TN的去除率达到89.3%和86.9%,NO2--N和NH4+-N未检出.分析认为NO3--N还原机制为NOx中O被阴极表面Cu吸附固定,N—O键受氢攻击破坏,逐步还原.阳极电解Cl-生成HOCl,HOCl氧化NH4+-N成N2-N.  相似文献   
13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飞  唐海萍  李滨勇 《生态环境》2013,(11):1774-1779
测定了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人工草地、围封样地、一年耕地、弃耕地、自由放牧样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组分含量特征,比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典型草原土壤起源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4.98±3.47)g·kg-1,围封样地的为(12.41±6.40)g·kg-1,一年耕地的为(12.20±5.59)g·kg-1,弃耕样地的为(10.39±5.08)g·kg-1,自由放牧样地的为(9.45±3.19)g·kg-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围封样地和一年耕地的含量相似,自由放牧样地的含量最小。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分配比率在不同类型样地范围分别为0.24%~0.66%、0.002%~0.019%和0.05%-0.25%,显示出各组分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更能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早期变化,可以作为表征土壤有机碳变化和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0.
活性炭辅助微波热解污泥反应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立国  田禹  张丽君  方琳 《生态环境》2010,19(9):2182-2186
针对微波不能直接实现原污水污泥高温热解的问题,采用活性炭作为微波能吸收物质辅助污泥热解。对影响污泥热解效能的3个主要因素:污泥样品量、活性炭掺杂量和微波辐射功率,各做了3个水平的考察,得到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方案:污泥样品量30g、活性炭掺杂量6g、微波辐射功率1200W。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方案下,污泥能在7min内升至920℃的高温,实现污泥快速、高效热解。通过分析3个因素对污泥热解效能的影响,进一步对最优试验方案下的固体产物吸收微波的性能及用其作为掺杂物辅助微波热解污水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残渣吸收微波性能良好,可以代替活性炭作为更经济、高效的污泥微波热解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