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王杨  朱斌  童俊  白晓慧 《环境科学》2019,40(2):853-858
管网生物膜由各种活性微生物、微生物残体及有机无机杂质组成,管网生物膜的生长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寄居、管道腐蚀以及水质恶化等系列饮用水卫生问题.为研究供水管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附着生长活性微生物的分布特征,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HPC)、流式细胞术(FCM)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3种典型室内供水管材:聚氯乙烯(PVC)、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不锈钢(STS)内壁活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VC管壁生物量在第73 d最先达到峰值,3种管材内壁单位面积最大生物量、生物膜成熟时期生物量均呈现PVC PPR STS的规律. 3种管材表面活性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上,PVC管表面主要以硝化螺旋菌门为主,PPR和STS管以疣微菌门为主,其中STS管壁上生物膜物种丰富度最低、多样性最小,群落结构最简单. PVC和PPR管内壁表面相较STS管存在更多的蓝藻细菌和放线菌,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更易引发饮用水嗅味问题.管材介质对管壁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2.
143.
The paper presents a driver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curved ride of a ca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iver parameters consisted in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computer calculations obtained for the driver-vehicle-environment model with different driver data sets with test results of the double lane-change manoeuvre (Standard No. ISO/TR 3888:1975,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975) and the wind gust manoeuvre. The optimisation method allows to choose for each real driver a set of driver model parameters for whi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st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smallest. The presented driver model can be used in investigating the driver-vehicle control system, which allows to adapt the car construction to the psych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river.  相似文献   
144.
为了分析0.250 mol/L与0.025 mol/L重铬酸钾法测定炼油催化剂行业高氯废水COD的适用性,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两者测定结果相差60.5~76.8 mg/L;高浓度重铬酸钾法精密性较好, RSD%≤4.8%,准确度较高,与氯气校正法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6%;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法精密性相对较差, RSD%≥8.1%,与氯气校正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大于40%,准确度低。在控制稀释水样Cl-浓度500~800 mg/L范围时,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适宜于高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考察了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以及人工曝气等对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系统可以抑制厌氧状态下底泥磷的释放,且抑制效果受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及人工曝气等的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方解石投加量由12.7 kg/m2增加到38.2 kg/m2,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率则由56%增加到99%;上覆水的Ca2 会增强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抑制的效率,上覆水Ca2 浓度由1 mmol/L增加到5mmol/L,模拟期间上覆水的磷浓度下降36%左右;对于方解石投加量较少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与低温条件相比,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更多的磷,而通过增加覆盖系统的厚度可以消除高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强;对方解石覆盖系统表面进行人工曝气,不仅可以降低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底泥磷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6.
废弃催化剂重整后含有富集贵金属的海绵体和烧结磁珠,二者的有效分选是提纯贵金属富集体的重要环节。主动脉动气流分选装置能够对此物料进行干法分选,避免了湿法分选对物料的改性,有利于贵金属富集体的后续提纯。介绍了主动脉动气流分选装置的结构,分析主动脉动气流分选机理及其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际物料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动频率为7/3 Hz,气流流速为2.50~6.00 m/s时,总分选效率Ef高于94.50%;在气流流速为3.33 m/s时,分选效率最高,总分选效率Ef可达97.63%。  相似文献   
147.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Disassembly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disadvantageous end-of-life activity, but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s from directives, such as waste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become sustainable disassembly is becoming necessary. Current disassembly methods, including both manual and automated disassembly, need improvements to meet this necessity.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improvements needed and suggest through literature the validity of active disassembly (AD) to provide these improvements. Past and current research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to provide a future path for AD. This future path for AD will consider a collaborative effort to solve problems with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triggers and costs seen with AD.  相似文献   
149.
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工艺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规律以及特点,探讨二氧化氯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对我国北方某市使用同一水源的4家水厂消毒工艺进行全面的采样与检测,并对各项消毒副产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比单纯液氯消毒形成的三卤甲烷平均降低74.39%,卤乙酸平均降低40.6...  相似文献   
150.
气体ClO2与其他常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在空间消毒方面比较有诸多优势.气体ClO2对各种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氯化物,较之液态ClO2具有更好的扩散性、穿透性和使用均匀性,特别适用于对大面积环境微生物的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