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71.
本文采用醋酸苯胺与糠醛作用缩合成红色化合物的特性,运用正交设计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取经水蒸汽蒸馏后的炼油废水样品,加入醮酸苯胺和稳定剂,在20℃的水浴中显示40分钟,于波长518nm处比色测定糠醛含量.测定上限3.0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3mg/L,加标回收率90—110%,变异系数<5%。  相似文献   
172.
有机污染物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生物降解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种特征有机污染物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生物降解的动力学,通过大天然海水中分别加入有机物苯,硝基苯,苯胺和苯酚,实验测定了它们在0.1mg/L,0.3mg/L,0.5mg/L及1mg/L等几组不同浓度下的BOD及其历时曲线,根据实验结果,经数据处理,得到同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参数K和L0,应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示的BOD数学模式Y=L0(1-10^kt)较好表达了BOD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测  相似文献   
173.
Toxic organic dyes released into aquatic sources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The removal of such dyes from water sourc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In this present effort, the strontium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a calcination method and is applied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such organic dyes. The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VSM, SEM-EDX, TEM, and HR-TEM studies. In the existence of H2O2 under visible light, the catalyst performs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aniline blue (AB) and methyl violet (MV) dyes in a remarkably short interval of time. The superpara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was confirmed by VSM, and thus i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from the degraded dye by applying an external magnet. The Fenton mechanism justifies the elevated rate of photo degradation, which generates hydroxyl and perhydroxyl radicals in the progress of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74.
多组分苯胺类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抑制毒性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实验反应载体,微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测定了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与剂量加和(DA)及独立作用(IA)原理研究了混合物的毒性规律.1)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5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Logit与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11、2.35、2.49、3.60和3.88(EC50单位:mol·L-1),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根据组分EC50、EC10和EC1设计3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混合物毒性实验,并对混合物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混合物DRC.结果表明,混合物DRC可用Box-Cox-Logit与Box-Cox-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3)根据单一化合物DRC模型,分别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DR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考察混合浓度比例还是效应水平,剂量加和模型都能准确预测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而独立作用模型倾向于高估混合物毒性.  相似文献   
175.
结合实验研究了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难点和影响因素,包括样品保存和水样中悬浮物的影响。苯胺类化合物易被氧化,样品不易保存且受悬浮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未加入抗氧化剂进行保存时,部分苯胺类化合物迅速降解;当样品中加入80 mg/L硫代硫酸钠进行保存时,部分苯胺类化合物的保存时间可以延迟2~3 d后降解。样品中悬浮物对联苯胺萃取影响较大,回收率偏低,可以通过调节样品pH至酸性后过滤,再将滤液调至中性后进行萃取,回收率明显提高。笔者同时讨论了消除与补偿基质干扰的方法,包括色谱分离条件和检测器条件的选择、优化,内标法、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校正法和工作曲线法等定量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6.
Fenton-混凝法处理苯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苯胺废水,COD浓度高、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差,一般生化方法很难处理。研究了Fenton与PAC联用处理苯胺废水。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处理苯胺废水在最佳条件为pH=6、m(H2O2)/m(COD)=1.8、n(H2O2)/n(Fe2+)=8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8.4%和92.3%。Fenton氧化后废水B/C值由0.037提高到0.324。最佳条件下联用PAC,在投加量为320 mg/L时COD与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3.6%和94.8%,并且处理时间显著缩短,实际应用中可减少水力停留时间和构筑物体积。  相似文献   
177.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78.
采用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SAR)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了硝基苯浓度和COD/N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缺氧段COD和硝基苯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硝基苯在缺氧段被还原为苯胺,而苯胺在好氧段得到快速降解。硝基苯与基质(葡萄糖-COD)最佳质量比为1∶35~1∶25,该条件下反应器对硝基苯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9%~100%和92%~94%。由于受传质限制,进水需要维持106 mg/L的氨氮(葡萄糖-COD/N比值为100∶10)以满足缺氧段微生物对氨氮的营养需要。缺氧段COD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2为2.7×10-4L·mg/h;硝基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1为0.14 h-1。研究表明,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可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反应器用于处理硝基苯废水。  相似文献   
179.
采用改进的好氧-厌氧方法处理苯胺废水,研究了各个操作变量梯度包括苯胺浓度、硝基苯浓度等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影响,并加入硝基苯作为影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苯胺废水的处理。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COD降到200 mg/L以下;提高苯胺浓度时,COD值增大;进水TOC浓度为167.80 mg/L,去除率为79.6%;加入硝基苯与苯胺的降解具有协同作用。在厌氧温度35~40℃,好氧温度28~32℃条件下,进水COD在4 000~6 000 mg/L,苯胺浓度180~250 mg/L左右,处理后出水COD值达到200~500 mg/L,苯胺4.5~6.5 mg/L左右,去除率约85%以上。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