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2篇
  免费   2375篇
  国内免费   3285篇
安全科学   3888篇
废物处理   369篇
环保管理   4974篇
综合类   14612篇
基础理论   2785篇
环境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396篇
评价与监测   2660篇
社会与环境   2151篇
灾害及防治   114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647篇
  2017年   1002篇
  2016年   1152篇
  2015年   1252篇
  2014年   1255篇
  2013年   1742篇
  2012年   1981篇
  2011年   2100篇
  2010年   1607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851篇
  2006年   1868篇
  2005年   1593篇
  2004年   1317篇
  2003年   1450篇
  2002年   1107篇
  2001年   994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774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17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15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dices of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on rate are considered in some group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from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 Upon a critical population decline caused by external destructive factors, such as emissions of acute ecotoxicants,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are activated, which provide for restora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to the optimum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substances disturb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has the gravest consequences for animals. In this case, population size may remain fairly high, and,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reproduction a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decline does not take place,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a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Pathologies of reproduction should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animals in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2–38.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Shilova, Shatunovskii.  相似文献   
92.
New data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rface assemblages of plant macroremains from soil and swamp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geo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izhnyaya Tunguska River. The results of paleocarpological analysis of forest soil sections supported by relevant palyn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Natural changes of the forest cover over the past 2400 year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each stage a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1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Koshkarova, Koshkarov.  相似文献   
93.
94.
区域排污权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污染权交易比传统的排污权交易意义更大,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地区交叉补贴的设想:将发达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所得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以及对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资源短缺问题。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不同地区排污权交易模型以确定排污权交易总量及其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所获净增纯收益等。太湖流域由于经济最为发达,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我国最适宜率先进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地区。通过假定太湖流域无锡和常州两市进行排污权交易,并利用两市1991—2000年的环境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区域排污权交易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是协调环境区域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湖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收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5.
湘南地区杂柑天草高接换冠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草杂柑的高接换冠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注意选择母树并适当修剪;合理采穗和保湿;科学嫁接;嫁接后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96.
INTRODUCTIONIn recent thirty years, due to the decreasing fertility and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 China's population is aging ata very rapid pace and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ize is keepingon growing. During the dramatic aging progress, the oldestold group in China is catching our eyes. More and moreold people of China are becoming the oldest old. Theextremely old population (aged 80 and above) is increasingat 5.1% annually, while the old population above 65 isincreasing at 2.9%, and the…  相似文献   
97.
关中地区飑线天气的预测及灾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标  张汝鹤 《灾害学》1996,11(2):57-61
对1961~1990年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飑线天气及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天气形势背景方面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就飑线的预测和防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