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水和废水中酞酸酯的测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Zorbax-CN柱和含0.1%异丙醇的正己烷为洗脱液,在224nm处紫外检测的液相色谱系统,并应用该系统测试了北京市工业废水、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酞酸酯。水样经正己烷萃取后,不需净化(如柱层析)即可直接进入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酞酸二甲酯1.0ng;酞酸二乙酯0.4ng;酞酸二正丁酯、酞酸二正辛酯和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为0.2ng。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1~450ppb,回收率为70~110%,5~7次平行测试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82.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分别进行冬夏两季间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蒽、芘、(芦出)、苝、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居民区四环以下的PAHs有一半以上存在于气态中,四环以上的PAHs大部分存在于颗粒物上;夏季每种PAHs在气态中的百分率比冬季高;草原清洁区与居民区PAHs在气态和颗粒物上的百分率不同;冬季居民区污染严重时间是10:00—11:30和17:30—21:30,而夏季污染严重时间是6:00—10:00和18:00—22:00。  相似文献   
283.
大气样品中酞酸酯的分离与测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以硅胶薄层色谱法预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回收率达90%以上。利用该方法分析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中酞酸二丁酯和二异辛酯的污染浓度分别为457和595ng/m3。   相似文献   
284.
采用超声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微量硫双威的含量,以甲醇作提以剂,对超声提取的条件进行了选择,提取物在反相ODS柱上用甲醇/水作流动相,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285.
垃圾焚烧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垃圾焚烧过程中 1 6种多环芳烃经提取、浓缩和净化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相关系数大多在 0 999以上 ,回收率范围为 60—1 1 7%,最低检出限为 1 97— 2 33pg ;同时 ,垃圾焚烧固体样品中多环芳烃浓度为 2 49—1 1 7 0 0mg·kg- 1 ,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 75 2 0— 1 88 0 0 μg·Nm- 3.  相似文献   
286.
水中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国产GDX502树脂,在酸性(pH=2)条件下,富集水和废水中的酚,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淋洗树脂去除有机酸,最后用乙腈洗脱,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求的11种酚,其中包括我国优先监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的6种酚。各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大于85%,变异系数小于15%。当富集水样的体积为1000ml时,各组分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4~11μg/L。  相似文献   
28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的阿维菌素残留,选择丙酮为提取剂、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优化了色谱条件.方法在0 mg/L~12.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4 mg/kg,空白土壤加标样品平行测定的RSD≤6.5%,回收率为78.6%~83.1%,残留试验表明阿维菌素在土壤中消解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288.
HPLC分析检测我国沿海双壳贝类体内赤潮毒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使用HPLC方法分析了2001年8~10月间采集的我国沿海双壳贝类体中的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共分析了肌肉样品64个,消化腺样品11个,其中渤海18个肌肉样品中检出DSP的7个,南海和东海DSP未检出,消化腺检出DSP的有6个,含量最高的是菊花岛菲律宾蛤仔消化腺7.12×10-6(湿重)。并首次报道分析我国沿海双壳贝类体内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ShellfishPoisoning,ASP)HPLC分析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289.
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PAE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沿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离体人红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红细胞在310 nm、490 nm和609nm处各具有一个荧光特征峰,其来源分别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膜脂;锌卟啉和原卟啉。DMP染毒后,310 nm处的荧光峰出现明显下降,其原因为进入红细胞内的DMP与蛋白发生了结合;490 nm和609 nm处的荧光峰变化很小。高效液相色谱(HPLC)实验结果表明,DMP能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其进入量随暴露量增加而增加,进入量和暴露量的比值随暴露量增加而减少。上述研究成果能加深对PAEs在血液运输过程中与红细胞毒性作用的理解,可为PAEs的危险性评估和相关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90.
采用固相微萃取处理废水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10种硝基苯酚类化合物。通过优化前处理和仪器测定的条件,使该方法在0.020 0 mg/L~3.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5μg/L~39μg/L,空白水样的3个质量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为49.3%~82.9%,RSD为8.3%~18.1%。用该方法测定某企业的实际废水样,结果未检出,其3个质量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为50.6%~79.7%,RSD为7.6%~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