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8篇
  免费   1633篇
  国内免费   5822篇
安全科学   2639篇
废物处理   460篇
环保管理   1449篇
综合类   10743篇
基础理论   227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72篇
评价与监测   735篇
社会与环境   758篇
灾害及防治   50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648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51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1266篇
  2012年   1434篇
  2011年   1459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1085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642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苯酚对活性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苯酚对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SBR工艺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苯酚对污泥TTC-ETS活性、INT-ETS活性和微型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TTC-ETS活性较之INT-ETS活性能够更有效表征有机毒害物质苯酚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且随着进水苯酚浓度的增大,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越明显:进水浓度在50mg·L-1时,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为(20.75±10.43)%.进水苯酚浓度为100 mg·L-1时,抑制率为(39.73±26.92)%,且波动较大.在300 mg·L-1进水运行后期,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稳定在40%左右;苯酚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对不同微型动物类群影响不同:在低浓度苯酚进水条件下,只有单个微型动物类群(有壳变形虫)受到明显的抑制,而当浓度增大至100 mg·L-1和300 mg·L-1时,对多个微型动物类群(固着型纤毛虫、有壳变形虫、匍匐型纤毛虫、肉食性纤毛虫等)产生抑制,对少数类群(鞭毛虫、线虫等)产生促进作用;苯酚影响下的污泥活性与微型动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针棘匣壳虫(Centropyxis aculeata)、多变斜板虫(Plagiocampa mutabilis)等可作为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活性低的指示生物,湖累枝虫(Epistylis lacustris)、软波豆虫(Bodo lens)、跳侧滴虫(Pleuromonas jaculans)等可作为污泥活性高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62.
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给水管网中残余铝沉积和再溶解现象可能引起的水质问题,研究了聚硅酸对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沉积、再溶解的影响,并以石英微晶天平为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再溶解过程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聚硅酸能显著改变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的沉积、再溶解行为.聚硅酸可与3种水解聚合形态的铝迅速结合而生成可沉积产物,但产物性质不同.以单体形态为主的Al_0与聚硅酸的反应产物性质较稳定,部分以溶解态存在,部分以非溶解态(可沉积态)存在;尽管铝的两种聚合形态Al_(13)和Al_(30)与聚硅酸反应也生成了部分可沉积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物又逐渐向溶解态转化.铝硅比对Al_0体系中铝的沉积溶解行为影响较小,而对Al_(13)和Al_(30)影响较大,且在0.2∶20(以Al和SiO_2计的质量比)时,沉积态铝的溶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963.
采用超滤膜法将2-丁烯醛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并应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及物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8.57%;采用GCMS对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级分进行分析,定性出27种化合物,包含醛、酮、酯、醇、酚、酸、烷烃类及其他苯系物等,其峰面积占有机物峰面积总和的比例分别为6.9%、5.3%、35.4%、13.2%、4.6%、0.4%、1.7%、16.8%,总和为84%.UV和FT-IR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光谱吸收特征没有明显差别,级分中存在含有不饱和双键、羟基、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与GC-MS检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为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4.
郭威  殷淑华  徐建新  徐东昱  高丽  郝红  高博 《环境科学》2016,37(9):3333-3339
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重庆—宜昌段)干支流沉积物中钒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赋存形态、污染程度,在三峡库区采集水体沉积物样品67个,测定了沉积物中钒的含量及其化学赋存形态,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研究区范围内沉积物中钒的含量范围为89.4~175.2 mg·kg-1,平均值为123.7 mg·kg-1,略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2库区沉积物中钒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呈现库区干流含量大于支流,干流下游沉积物中钒含量高于上游;3沉积物中钒含量的极值点出现在较发达县(区)附近,考虑其来源可能是人为源汇入;4库区沉积物中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所占质量分数为80%~89%,并与总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5沉积物中钒污染程度较小,潜在环境危害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65.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水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等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但利用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报道很少,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研究更是鲜见.本研究针对包钢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开展评价工作,基于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关键环境因子,甄别敏感或耐受微生物分类属,确定候选生物参数,探索针对地下水的微生物完整性指数(microbiom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结果表明,总计12个地下水样点中,4个样点属于健康等级(Ⅰ级),占总样点的33.3%;2个样点属于亚健康等级(Ⅱ级),占总样点的16.7%;5个样点属于一般等级(Ⅲ级),占41.7%;1个样点属于较差等级(Ⅳ级),占8.3%;总体来看,靠近尾矿库的样点健康等级较低,而远离尾矿库参照点受到的干扰较小,健康等级较高,这可能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程度密切相关.参照该地区地下水理化参数基础上的水质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应用M-IBI指数可较合理地评估包头稀土尾矿区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本研究初步提出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的M-IBI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相似文献   
966.
An organo-montmorillonite-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material(M-NZVI) was synthesized to degrade 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had good dispersion on organo-montmorillonite and was present as a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a particle size range of nanoscale iron between 30–90 nm,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XRF, ICP-AES, and XPS. The results of the degradation of BDE-209 by M-NZVI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M-NZVI in removing BDE-209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ZVI. The efficiency of M-NZVI in removing BDE-209 decreased as the pH and the initial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increased, but increased as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967.
Plastics such as polyvinyl chlorides (PVC)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indoor constructed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ir unbound chemicals, such as di-(2-ethylhexyl) phthalates (DEHP), can leach in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focused on DEHP's effect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determining the precise DEHP content in mice brain tissue after exposure to the chemical, to evaluate the specific exposure range. Primary neuronal-astrocyte co-culture systems were used as in vitro models for chemic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of DEHP. Oxidative stress was hypothesized as a probable mechanism involved, and therefore the tot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as a bio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 In addition, NeuriteTracer, a neurite tracing plugin with ImageJ, was used to develop an assay for neurotoxicity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neur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neuronal number, neuron count and neurite length, all of which could indicate neurotoxic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1 nmol/L DEHP exposu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OS concentr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neuronal-astrocyte cultures were injured due to exposure to DEHP. In response,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gliosis) was initiated, serving as a mechanism to maintain a homeostatic environment for neurons and protect neurons from toxic chemicals. There is a need to assess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DEHP in animal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uotake and effects on the human neuronal system from exoosure to DEHP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68.
本文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同一区域五条河流的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提出了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纳入我国地表水常规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9.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地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动态特征和污染机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自身特点建立了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对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的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局部地段较差,且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补给排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结论与运用加权均值型指数评价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这说明此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0.
分析了辛醇异丁醛装置化工异味来源,介绍了通过技术改造、回收利用、生物除臭等方法消除化工异味的成功经验,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