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8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805篇
安全科学   443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1229篇
综合类   3926篇
基础理论   619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76篇
评价与监测   483篇
社会与环境   597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通过3年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草莓有机与无机种植系统的能流、经济流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系统草莓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无机系统;有机系统能量产投比仅为无机系统的25%,但投入的绝大部分为可再生能源;有机系统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高于无机系统,具有更好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932.
运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由旧发展观的扬弃和转换创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涵;把握住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本质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救中国生态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跨越.  相似文献   
933.
生态建筑及其绿色生态住区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建筑的内涵出发,以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为理论依据,绿色生态住区为对象性,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区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生态设计理论和生态美学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并将绿色生态住区的构建视为生态建筑的观察平台,指出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环境的生态、社会及其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34.
翟洪艳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7,16(3):842-845
壬基酚(NP)为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为了探讨NP在自然水体中的归趋,研究了水体中藻类对微生物降解NP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的耗氧混合菌可以有效降解NP,在暗环境下半衰期为1.16d,光照不利于NP的微生物降解,半衰期增加到5.19d;藻类和藻胞外分泌物可以提高光照条件下NP的微生物降解,这是藻类和菌加和作用的结果;而破碎的藻对降解作用改善不大。藻类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对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为全面理解NP在水环境中的归驱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935.
成都平原蔬菜生产中灌溉水对农药渗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成都平原蔬菜生产中大量施用农药、大量灌水的特点,首次在国内应用欧洲官方成熟的农药评估模型——PEARL模型,研究评估了成都平原当前蔬菜生产中的灌溉方式对两种不同特性农药的渗漏的影响。杀毒矾(土壤吸附力(KOM)为0 L/kg,半衰期(DT50)为80 d)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其渗出土体时的最大质量浓度是190μg.L-1,而有灌溉条件下其渗出质量浓度则可达523μg.L-1,是没有灌溉条件下的2.75倍。三唑磷(KOM为200 L.kg-1,DT50为60 d)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其渗出土体时的最大质量浓度是0.025μg.L-1,而有灌溉条件下其渗出质量浓度为0.13μg.L-1,比没有灌溉时提高了4.2倍。不管有没有灌溉三唑磷在该地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都很小,而杀毒矾的风险则很高。因此,农药的化学特性是影响农药渗漏的最重要的因子。在蔬菜生产中应尽量选用被土壤吸附力强、半衰期短的农药,例如:三唑磷;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载体是土壤水,不合理的灌溉会大大地加大农药淋溶,应当多使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减少使用漫灌等耗水多的原始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936.
周青 《生态环境》2007,16(5):1583-1584
环境问题本质是人的问题,具体表现于人口问题和人的德行问题。文章认为导致我们系列环境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德行"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这些认识误区;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造我们的"德行"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极限之内"。  相似文献   
937.
支持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自然调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聚居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与人类自然气象环境之间持续着动态的自然调和作用,当然调和理论是支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文中圈定了自然调和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介绍了面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自然调和技术研究进展;剖析了自然调和理论问题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38.
利用4a的平衡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施肥对潮褐土中硝态氮的分布、移动、积累、植株吸收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与施肥量直接相关,过量施用氮肥使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并向下层快速移动;氮磷对作物的养分供应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的关系,施用适量磷肥可以促进小麦、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积累和淋失,但施磷量太高,由于氮磷之间的竞争作用,作物吸氮量反而下降,从而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和淋失加剧,施用钾肥抑制了土壤硝态氮积累,促进了两季作物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从减少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失的角度,提出该区合理的施肥配比为组合N2P2K2,即ρA(N)=200kg hm^-2,ρA(P)=32.5kg hm^-2,ρA(K)=150kg hm^-2。图6参13。  相似文献   
939.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环境与资源的数学关系,从而揭示了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0.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耕地锐减,水资源分布不均,工业和农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趋于萎缩状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