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Boomer, Kathleen M.B., Donald E. Weller, Thomas E. Jordan, Lewis Linker, Zhi‐Jun Liu, James Reilly, Gary Shenk, and Alexey A. Voinov, 2012. Using Multiple Watershed Models to Predict Wa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scharges to the Patuxent Estua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1‐25. DOI: 10.1111/j.1752‐1688.2012.00689.x Abstract: We analyzed an ensemble of watershed models that predict flow,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scharges. The models differed in scope and complexity and used different input data, but all had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human impacts on discharges to the Patuxent River or to the Chesapeake Bay. We compared predictions to observations of average annual, annual time series, and monthly discharge leaving three basins. No model consistently matched observed discharge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and predictions differed as much as 150% for every basin. Models that agreed best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one basin often were among the worst models for another material or basin. Combining model predictions into a model average improved overall reliability in matching observations, and the range of predictions helped describe uncertainty. The model average was not the closest to the observed discharge for every material, basin, and time frame, but the model average had the highest Nash–Sutcliffe performance across all combinations. Consistently poor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phosphorus loads suggests that none of the models capture major controls. Differences among model predictions came from differences in model structures, input data, and the time period considered, and also to errors in the observed discharge. Ensemble watershed modeling helped identify research needs and quantify the uncertaintie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using the models in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202.
为研究不同实验室藻密度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现场采集了藻密度样品,处理为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2种,分别由5家实验室的6名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分析。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其他领域相似工作的成功应用案例,采用Z比分数法对分析结果开展藻密度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表明,数据的相对偏差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藻密度进行数据直接比对和对数转换后比对,各实验室对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分析方法原理导致藻密度手工监测的绝对数值偏差较大,对当前的太湖水华预警工作适用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3.
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判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对比霾判别方法的差异,探讨霾观测标准的再完善性,文中从空间分布与单点时间序列两方面分别分析研究了4种霾判别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选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38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使用日均值的方法 1、2和使用14:00观测值的方法 3分别统计各站点的霾日,分析3种方法的异同.发现这些方法都能够反映出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年代际变化逐渐减小.由方法 1得到的霾日数最多,方法 3考虑了天气现象,比方法 1和2更合理.依据南京北郊2012年5月~2013年4月的逐时PM2.5浓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分析比较了方法 4(霾的观测和等级预报,QX/T 113-2010)与方法 1、2、3的不同.结果表明,由方法 3统计出的霾日少于其他方法,由方法 4统计出的霾日数介于方法 1与方法 3的结果;方法 3不能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而其他方法能较好地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4.
环境保护项目费用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费用—效益分析原理出发,结合微观经济理论及环保项目特点,通过分析与归纳建立环保项目费用效益量化评价模型,落实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保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具体应用,达到得以对环保项目作出经济分析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5.
在相同初和排放条件下,对四种应用较广的光化学烟雾反应机理(GB4-99RADM2,RACM,SAPPRC99)进行了6组方案的比较,比较物种包括:(1)OHHO2自由基,(2)H2O2,HNOE,PAN,甲醛和有机硝酸酯光学产物,(3)甲苯和SO2,(4)NOy,NOa,由于各机理对VOCs,自由基及含氮化合物处理的不同,导致了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我们用模式模拟这些物种时,应特别注意要理不同而带来的模拟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206.
介绍一种新型除尘电源——F系列高频、高压静电除尘电源。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并与工频电源的耗电进行了比较,得出F系列电源节电的结论,并对这一结论做了节电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7.
2014年1~12月,使用URG在线及滤膜采集-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对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进行检测,并对春、夏、秋、冬这4种不同季节下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比对研究.全年测量结果显示,在线URG所获离子总量高于滤膜采集所获离子总量,其中两种方法所测Cl~-、NO_3~-、Mg~(2+)、Ca~(2+)年均浓度差异不大,而在线所测SO_4~(2-)、NH_4~+、Na~+、K~+结果均明显高于滤膜测试结果.4种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中SO_4~(2-)、NO_3~-和Cl~-的相关性较好,NH_4~+相关性略差;不同季节两种测量方法所获结果也略有不同,NO_3~-、SO_4~(2-)、Cl-在秋、冬季差异不显著,而NH_4~+仅在冬季拟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8.
AQI vs API——新老空气质量标准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别用空气质量污染指数(API)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做评价,并进行比较。叙述了测点小时数据、测点日均数据和城市日均数据对应的空气质量及区别。环保部和云南省环保厅分别发布的昆明市空气质量差别是由于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09.
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大气NO2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英  李令军  刘阳 《环境科学》2012,33(11):3685-3692
基于地面监测及遥感反演数据,研究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大气NO2污染特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2005~2011年的平均近地面质量浓度和垂直柱浓度来看,京津冀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大气NO2基本处于同一污染水平;其区域背景站的NO2浓度也差异不大,且与两大区域过渡地带的合肥市大致相同.区域NO2高浓度中心夏季较为分散,秋冬季高浓度范围明显扩大,冬季全部连为一片.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污染企业的外迁,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NO2近地面污染有所缓解,但区域背景站NO2近地面浓度和垂直柱浓度都有所升高,京津冀与长三角NO2整体污染水平形势依旧严峻.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上海等城市NO2浓度较高,NO2柱浓度高出区域背景的50%左右,大约是欧亚大陆背景水平的3倍;近地面NO2浓度地域差异更大,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NO2近地面质量浓度是城市清洁区的2倍,是区域背景的10倍以上,达欧亚大陆背景站瓦里关的上千倍.北京奥运及上海世博等大型活动之前及期间大气污染集中整治效果较为明显,但活动结束后,城市大气NO2污染都出现反弹.结果表明,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常抓不懈的联防联控,仅靠短期内运动式的污染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10.
线路方案的选取决定了线性工程建设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而方案的环境比选是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多因素进行了环境比选、分析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选出环境最优方案,可以从源头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环境可行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沿线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