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732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多相流以及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运移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对填埋场底部可渗和不可渗2种情况下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比对,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
利用实验室小试SBR在(33±1)℃的条件下,通过动态调控溶氧浓度(DO)(2~7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2~5 d),经过130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晚期垃圾渗滤液(NH4+-N含量1 227~2 133 mg/L)的部分亚硝化,使出水NO2--N∶NH4+-N稳定维持在1∶1左右,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创造了进水条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启动过程中的特异微生物氨氧化细菌的含量变化表明,氨氧化细菌的含量与NO2--N的生成速率和出水NO2--N稳定性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时,沉淀剂种类、pH值、物质摩尔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处理氨氮浓度为2 677.34 mg/L的垃圾渗滤液时,在兼顾所用镁盐量尽量低和处理出水氨氮或磷酸盐的残留量都比较低的较佳实验条件为:沉淀剂种类为:MgSO4.7H2O和Na2HPO4.12H2O,反应时间为20 min,pH=9.5,n(Mg)∶n(P)∶n(N)=1.3∶1.15∶1.0。在较佳实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NH3-N去除率为97.05%,处理出水PO34--P含量为8.35 mg/L,NH3-N含量为75.86 mg/L。对所得沉淀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X-衍射光谱、扫描电镜表征,表明大部分沉淀物为磷酸铵镁物质。  相似文献   
84.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法处理MBR-NF浓缩液,考察了FeSO4·7H2O投加量、n(H2O2)/n(Fe2+)投加比、初始pH对渗滤液MBR-NF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探讨浓缩液富里酸(FA)、亲水性有机物(HyI)组分在Fenton氧化前后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FeSO4·7H2O投加量为0.055 mol/L、n(H2O2)/n(Fe2+)投加比为4、初始pH为7.58时,对COD、腐植酸(UV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79.6%、93.7%和97.8%。Fenton氧化后,浓缩液中有机物组分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腐植酸含量下降,HyI成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成分。紫外-可见光谱表明,Fenton法对FA去除效果较好,而对HyI氧化效果较差;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经Fenton氧化后,FA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HyI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5.
在Ti(Ⅳ)和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考察了臭氧化酸性苯乙酮溶液、硝基苯溶液和垃圾渗滤液(浙江衢州某垃圾填埋场)的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pH2.86条件下,单独臭氧化处理对苯乙酮、硝基苯和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10.1%、44%和28.6%。BOD,/COD值分别从原来的0.039、0.060和0.085提高到了0.130、0.158和0.174,仍属生化难降解废水。当体系加入Ti(Ⅳ)后,臭氧化苯乙酮和硝基苯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5%和65%,BOD;/COD则提高到了0.679和0.314,可生化性提升明显。对于垃圾渗滤液,只有当体系加入Ti(Ⅳ)和H22后,臭氧化COD的去除率达到66.6%,BOD、/COD提高至0.425。上述结果对酸性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实际意义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86.
87.
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中二次污染的危害,指出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为防止填埋释放物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所应采取的防渗、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措施,探讨了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88.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生活垃圾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采取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热解技术由于具有资源回收率高、二次污染小、综合效益好等优点,越来越适合我国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垃圾气化技术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此外,我国对垃圾衍生燃料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为促进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提出了垃圾分类收集、分拣、综合利用垃圾处理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分析总结了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中常出现的4个安全问题,即沼气爆炸和火灾事故、边坡和大坝不稳定性造成滑坡、填埋区作业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填埋场周边环境污染等。笔者以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成功的运行经验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垃圾填埋场常见安全问题相应的解决办法,即科学的填埋场设计、完善的安全运行制度、规范的营运管理和营运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90.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