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研究四川六大类紫色土对五价砷的吸附解吸及其数学模拟,并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度方法,力图使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性质联系起来。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对五价砷的吸附解吸的模拟,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尤以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3)方程最佳;根据二式求出的Xm、Qm主要受土壤pH、粘粒含量、CaCO3、有效磷、Ca2+、Mg2+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水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沉积物对砷(As)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而影响砷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本实验以西藏昌都昂曲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考察pH、转速、溶解氧(DO)、Fe/Mn含量、沉积物/水比例、温度、粒径及As含量对沉积物吸附解吸A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量随着初始As含量、Fe/Mn含量和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对砷的吸附主要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关,粒径为63~250 μm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最高(3.13 g·kg-1),平均吸附量最大(517.28 mg·kg-1).②不同粒径沉积物的解吸量与其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有关,砷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越少,砷的解吸量越大.砷的解吸量与转速和温度呈正相关,与pH、DO和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③Langmu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好于Freundlich模型,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43.
以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为试验藻种,探究黑暗环境中活藻、死藻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中汞的吸附-解吸特征、动力学过程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椭圆小球藻在弱酸性或中性(pH=3~8)水环境中对汞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总量随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吸附量随藻浓度增加而降低,最佳吸附丰度约为3.2×106 cells/mL,其中活藻处理对汞的最大吸附率为71.2%,死藻处理的最大吸附率为62.9%。椭圆小球藻对汞的吸附主要分为生物吸附和生物富集吸附两个阶段,其中死藻细胞主要以生物吸附为主,活藻细胞除了具备生物吸附以外还可进行生物富集吸附,藻细胞生物富集汞的能力与藻丰度和环境中汞浓度有关。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椭圆小球藻对汞的吸附过程。在解吸汞的过程中,椭圆小球藻死藻解吸能力更强,活藻在解吸过程中伴随着生物富集,1 440 min后死藻和活藻均可达到解吸平衡。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添加秸秆焚烧物对黄土吸附环境激素的影响,以五氯酚(PC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了PCP在黄土与添加秸秆焚烧物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初始浓度、离子强度、粒径、pH值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焚烧物促进黄土对PCP的吸附,黄土与添加秸秆焚烧物黄土的动力学均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吸附过程均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且吸附等温线符合C-型;温度在25~45℃时,PCP在黄土与添加秸秆焚烧物黄土上的吸附平均自由能(E)小于8kJ/mol,说明其对PCP的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PCP的吉布斯自由能ΔGθ、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均小于0,表明该吸附属于自发放热且混乱度减小的过程;当pH值在3~7范围内时,PCP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逐渐减小,而pH值在7~10范围内时,其吸附量逐渐增大;黄土对PCP的吸附量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离子相同时,其浓度越高越有利于PCP的吸附;离子浓度相同时,黄土对PCP的吸附量随其价态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5.
马会强  吴束  李爽 《环境工程》2016,34(8):182-186
研究了柴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3种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0℃低温条件下,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吸附与解吸行为,并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萘系物Koc、Kf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且均随着污染物Kow增大而增大;萘系物在改性泥炭上均存在明显解吸滞后现象(HI>0.21),解吸滞后程度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萘环上甲基数量增加或α、β碳位序变化,萘系物在泥炭上分配及吸附能力变大,相应,解吸速率降低,解吸滞后程度变大。  相似文献   
146.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是环境中具有较大的辛醇/水分配系数(〖WTBX〗Kow〖WTBZ〗)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吸附解吸过程是环境中HOCs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煤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土壤及沉积物中非线性吸附特征的重要吸附剂之一,通过阐述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机理,并重点分析影响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过程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本身,pH值、盐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子,试途探究煤对HOCs吸附解吸的本质。由于煤的有机质含量、有机碳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都明显不同于天然土壤和沉积物,因而对HOCs的吸附解吸过程也具有特殊性(如吸附过程一般为非线性,解吸过程的滞后性)。有关煤对HOCs的吸附解吸机理在微观分子角度的探讨、煤与吸附解吸过程中其他影响因子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煤对HOCs降解的环境风险评价等的研究还较少,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7.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that face successful biofiltration is the erratic loading pattern and long starvation periods. However, such patterns are comm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long-term stable operation of a biofilter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beds system with flow switching was installed prior to a biofilter. Different square waves of a mixture containing n-hexane and benzene at a 2:1 ratio were applied to the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beds and then fed to a biofil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integrated system was compared to a biofilter unit receiving the same feed of both VOCs. The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beds unit successfully achieved its goal of stabilizing erratic loading even with very sharp peaks at the influent concentration equalizing influen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470 ppmv for n-hexane to 30-1410 ppmv for benzene. The study included different peak concentrations with durations ranging from 6 to 20 min. The cyclic beds buffered the fluctuating influent load and the followed biofilter had all the time a continuous stable flow. Another advantage achieved by the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beds was the uninterrupted feed to the biofilter even during the starvation where there was no influent in the feed. The results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 with regard to removal efficiency and kinetics are comparable to published results with continuous feed studies at the same loading rate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benzene had a minimum of 85% while for n-hexane ranged from 50% to 77% according to the loading rate. The control unit showed very erratic performance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beds. The biofilter was more adaptable to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benzene than n-hexane.  相似文献   
148.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高、解吸压力越低、富液流速越大、N_2吹扫流量越大,则CO_2解吸率越高。综合考虑,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解吸温度45~65℃,解吸压力10~30 k Pa,富液流速0.08 m/s,N_2吹扫流量200 m L/min。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废弃绿茶叶粉末(简称茶叶末)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温度、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o2+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其中pH=5.50为最佳。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吸附速度先快后慢,吸附最佳时间为90min。(2)不同温度下,茶叶末对Co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该吸附过程是化学离子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重金属离子与羟基、氨基的氢原子之间。(3)茶叶末对Co2+的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降温有利于吸附,反应时吸附界面上的混乱度增加。(4)盐酸是很好的解吸介质,解吸率为92.65%。通过灼烧(或燃烧)可以回收水溶液中绝大部分的Co2+,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50.
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在对国内外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煤层注水影响煤体力学性质、采场应力分布及煤体瓦斯解吸特性3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在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应急需解决注水对煤体瓦斯的抑制解吸效应问题。笔者认为:确定抑制解吸效应考察、煤体孔隙特性变化及注水煤样吸附解吸甲烷特性等课题的研究是深入探讨的方向,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