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51.
The desorption kinetics of in situ chlorobenzenes (dichlorobenzenes, pentachlorobenzene and hexachlorobenzene) and 2,4,4-trichlorobiphenyl (PCB-28) were measured with a gas-purge technique for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sampled in Lobith, The Netherlands. This suspended matt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lake Ketelmeer. In lake Ketelmeer sediment earlier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slow and very slow fractions dominate the desorption profile.

For the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only for PCB-28 a fast desorbing fraction of around 1.6% could be detected. The observed rate constants were on the average 0.2 h−1 for fast desorption, 0.004 h−1 for slow desorption, and 0.00022 h−1 for very slow desorption. These valu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for the sediment from lake Ketelmeer and with available literature data on fast, slow, and very slow desorption kinetic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e similarity of desorption profiles between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and the top layer sediment from lake Ketelmeer. This indicates that slow and very slow fractions are already present in material forming the top layer of lake Ketelmeer, and were not formed after deposition of this material in the lake. The absence of detectable fast fractions for most compounds could be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recent pollution of the suspended matter. But, the observations may also be explained by a rapid disappearance of compounds from the fast fraction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a high affinity of very slow sites for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relatively high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52.
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及其脱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新型高效吸附剂——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对其吸附和脱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动态吸附一脱附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装填4g活性炭纤维可处理含对硝基苯酚1000mg/L的废水1400mL,出水对硝基苯酚浓度〈2mg/L,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活性炭纤维有效吸附量可达349.87mg/g。在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99%,并可从高浓度脱附液中回收对硝基苯酚。稳定性实验表明,吸附-脱附性能稳定,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3.
活性炭纤维净化印刷过程产生的VOCs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局部排气的方法,收集印刷过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应用活性炭纤维(ACF)吸附脱附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进行印刷厂VOCs废气的回收与治理,详细描述了印刷车间VOCs废气的收集与处理工艺过程及其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此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印刷过程大风量的VOCs废气的回收和治理.  相似文献   
54.
建立了热解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对色谱分离条件、玻璃针筒保存样品的稳定性、固相微萃取萃取纤维、萃取时间、色谱进样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9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所测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8.8%,检出限为0.05~0.75 μg/100 mL,满足实际空气样品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55.
针对醇胺类吸收剂富液中CO_2的解吸及后续处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解吸方案——钙法.通过CO_2负荷试验和Ca(OH)_2投加量试验确定了该法理想处理负荷为0.84 mol·L-1,理想投加比例为C∶Ca=1∶1(摩尔比),此条件下反应15 min和30 min的解吸率达到52.17%和55.02%,这表明钙法矿化解吸乙醇胺富液中CO_2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H、温度和搅拌强度对CO_2解吸固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_2解吸率随着pH和搅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pH和搅拌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解吸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降.较高的解吸温度尽管解吸率更大,但高温条件下无法达到矿化固定CO_2的目的.CO_2二次吸收负荷试验表明经钙法解吸后的MEA再生液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56.
Triton X-100对土壤中柴油的解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土壤中柴油解吸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解吸的影响,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Triton X-100对浙江水稻土、重庆紫壤、江西红壤、海南沙土、青海灰漠土和黑龙江黑土中柴油解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riton X-100对浙江水稻土、重庆紫壤、江西红壤、海南沙土、青海灰漠土和黑龙江黑土中柴油的解吸均符合先快后慢、最后达到解吸平衡的规律,平衡时解吸量分别1.61、1.85、1.80、2.29、2.01和1.13 mg/g.其解吸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6种典型土壤中柴油的等温解吸特征可较好地用修正的米氏方程模型进行描述(R2>0.92).Qmax(柴油最大解吸量)介于1.81~2.23 mg/g之间,浙江水稻土、重庆紫壤、江西红壤、海南沙土、青海灰漠土和黑龙江黑土中ρmax(柴油最大解吸率)分别为73.20%、78.06%、75.63%、90.36%、79.89%和62.92%;土壤各理化性质对Triton X-100解吸土壤中柴油的影响起综合作用,其中土壤w(砂粒)与ρmax呈显著正相关(R2=0.993 6,P < 0.01),对Triton X-100解吸柴油的影响最大;而CEC(阳离子交换量)、w(OM)、w(黏粒)均与ρmax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研究显示,修正的米氏方程可用于描述柴油在土壤-水-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系统中的解吸行为,w(砂粒)是影响不同土壤中柴油解吸的关键因子,可为应用Triton X-100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为满足大气非甲烷烃(NMHCs)时空分布监测需求,开发出一套可用于移动观测的小型在线测量系统.环境空气经Teflon膜去除颗粒物后,以100 m L·min-1流速采样进入多床吸附剂捕集阱,样品气中的NMHCs在-10℃的温度下被捕集,之后,捕集阱经高纯氮气反吹后迅速升温至300℃,载气(高纯氮气)以1.6 m L·min-1将解吸出的样品送入GC-FID进行检测.通过系列条件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组合和仪器运行的最优参数,在此条件下,本系统最低检出限为0.01 nmol·mol-1(顺-2-丁烯),标准工作曲线R2为0.9991~0.9998,10次重复实验RSD3%.本系统与现有商业化设备TH-300B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实际外场应用中,运行稳定性高、能准确追踪12种典型NMHCs的大气浓度变化,可为定量分析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制提供关键前体物信息.  相似文献   
58.
热脱附技术一般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异位修复,然而对于受有机物污染较深土壤的原位修复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某退役溶剂厂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为目标污染物,运用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原位修复.本文介绍了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针对场地目标污染物进行燃气热脱附的工程化试验,结果显示热脱附处理后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最高去除率接近100%.本文还探讨了温度、停留时间、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质地对热脱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温度和停留时间相同情况下,含水率较小、孔隙率较大的粉砂土热脱附效果更好.试验表明,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技术处理场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NaCl解吸剂解吸法研究了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对砷(As~(5+))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的土壤微团聚体(0.25~2 mm、0.053~0.25 mm、0.002~0.053 mm、0.002 mm)对砷(As~(5+))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1)同时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对砷(As~(5+))的吸附量有所减小,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原土、0.25~2 mm、0.053~0.25 mm。砷(As~(5+))的动力学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60 min内反应迅速,在600min达到吸附动态平衡,动力学吸附以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2)等温吸附量随砷(As~(5+))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初始质量浓度0~100 mg/L时反应快速,在砷(As~(5+))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吸附趋于饱和,等温吸附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3)易解吸量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易解吸率顺序与吸附量顺序相反,易解吸率也随着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减少而增加;4)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砷的吸附减少量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减少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去除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60.
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包炭量及包菌量吸附Pb2+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小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包炭量1:20和包菌量1:2,在该制备条件下吸附率达到93.74%.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5、温度30℃和Pb2+初始浓度300mg·L-1,活性炭与GA1经固定后对pH、温度和Pb2+初始浓度适应范围扩大.吸附平衡曲线表明,对Pb2+的吸附在30min内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h时基本趋于平衡,且平衡曲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70.37mg·g-1.解吸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