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889篇
安全科学   393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2016篇
基础理论   35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珠江三角洲人为氨源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人为氨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分类别和分城市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2006年珠三角地区人为氨源NH3排放总量约为194.8kt;②农业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氨源的主要排放贡献源,其中畜禽源排放的NH3占总排放量的62.1%,其次是氮肥施用源,其贡献率为21.7%;③畜禽源中肉鸡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NH3排放总量的43.4%,其次是肉猪,其贡献率为32.1%;④广州是珠三角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排放量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江门,分别占NH3总排放量的23.4%和19.1%,主要的排放源均为畜禽和氮肥施用源.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我国早期建设的简易填埋堆场底部天然土层中污染物迁移状况,作者以安徽某填埋场为例,在前期现场勘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宏量有机污染物COD在土层中的迁移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拟合求参获得COD在该场底土层中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运移参数的合理取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3.
We assessed the ability of the MM5/CMAQ model to predict ozone (O3) air quality over the Kanto are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a ect simulation of O3. We find that the coupled MM5/CMAQ model is a useful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and were found to accurately replicate most of the important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The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e ect on simulated O3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hot and dry days with high O3 concentration, the CMAQ model provides a poor simulation of O3 maxima when using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derived from the CMAQ default data. The simulation of peak O3 concentrations is improved with the JCAP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n mild days, the default CMAQ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provide a more realistic simula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lso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3 concentrations in this area. Low O3 concentrations are simulated during mild weather conditions,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are predicted during hot and dry weather. By investigating the e ects of di er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each model process, we find that advection and di usion di er the most between the two meteorological regimes. Thus, di erences in the winds that govern the transport of O3 and its precursors are likely the most important meteorological drivers of ozone concentration over the central Kanto area.  相似文献   
154.
用大流量冲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通过重量法求出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与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级颗粒物整体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性,与湿度呈正相关性,且粒径小于2.1 μm的颗粒物与湿度相关性最大.大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2.1 μm以下...  相似文献   
155.
沈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2):261-262,286
藻类代谢对地表水中含氧量和pH均产生影响。藻类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导致地表水中的含氧量增加。藻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地表水中碳酸及碳酸盐的平衡,导致地表水中pH偏向碱性。地表水中存在的弱酸及弱酸盐也会影响地表水中pH的变化。在同样的光合作用条件下,如果地表水中碳酸及碳酸盐浓度高,则pH变化小;如果地表水中碳酸及碳酸盐浓度低,则pH变化大。  相似文献   
156.
在福建山区,最易对架空线路造成危害的是雨凇型的电线积冰,其次是雾凇型积冰。电线积冰发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集中出现在12月到次年的2月。电线积冰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向)、降水量、前期积冰持续时间等因子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电线积冰灾害等级预报模型的思路、灾害指数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效果检验表明,预报回代值与实际值拟合率较高,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7.
以粉煤灰基质复合滤料为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吸附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原水初始浓度、振荡频率、温度等因素对除锰效果的影响。从单因素实验可知:随着滤料质量的增大,Mn2+去除率在开始时增长幅度较大,后来逐渐趋于平缓。在正交实验中固定滤料投加量为300 g/L,发现在锰离子的吸附过程中,吸附时间的影响最大,随后分别是原水浓度和温度,振荡频率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徐州市空气质量及其对应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空气质量与相对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特殊气象天气出现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10的变化规律.得到一些初步结果,为减轻和防止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张涛  舒斌  解莉燕 《灾害学》2021,(2):181-186,199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趋广泛,为制定防灾、减灾、抗灾决策,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气象服务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文对2014年云南鲁旬6.5级地震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过程回顾,总结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不足,分析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满足云南省突发灾害应急现场气象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并具体分析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0.
重庆市主城区PM2.5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PM_(2.5)浓度数据,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PM_(2.5)季节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100.2μg·m~(-3))、秋季(66.1μg·m~(-3))、春季(45.9μg·m~(-3))和夏季(33.4μg·m~(-3))(P0.05).2重庆市主城区PM_(2.5)月均浓度变化呈单峰单谷型,1月PM_(2.5)月均浓度最高(P0.05),达到120.8μg·m-3.3逐日变化,国控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日均浓度曲线都呈现出尖峰和深谷交替变化的锯齿状.4重庆市主城区16个国控监测点(除缙云山对照点)PM_(2.5)浓度日变化在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都呈现明显的双峰双谷型.5PM_(2.5)与SO_2、NO_2和CO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SO_2、NO_2和CO的二次转化对PM_(2.5)浓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