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为了探索碳纳米材料膜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能性,本实验选取4种径向尺寸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采用压力辅助过滤技术制备CNTs自支撑膜.通过对CNTs自支撑膜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及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等进行分析,研究了CNTs径向尺寸变化对CNTs自支撑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径向尺寸越小,制备得到的CNTs自支撑膜越趋向于形成小孔径的膜孔,且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孔隙面积比越高,膜的MWCO越小.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NT)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NT)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膜平均孔径更小且孔径分布更均匀的CNTs自支撑膜.膜通量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的通量属于低压膜范围,通量在230~347 L·m~(-2)·h~(-1)·bar~(-1)之间.其中,虽然由径向尺寸较小的CNTs所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的平均孔径更小,但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孔隙面积比和更小的膜厚度,其纯水通量相对高于由大径向尺寸CNTs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  相似文献   
92.
为提高分子筛吸附氨氮的能力,采用碱蚀法对4种不同硅铝比ZSM5型分子筛进行脱硅处理,对比了脱硅前后吸附氨氮性能的差异;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观察了其孔隙与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的变化,同时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其内部元素组成与骨架基团的变化;考察了分子筛脱硅处理对改善其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子筛经脱硅后氨氮吸附量大幅提高,硅铝比越大吸附氨氮性能改善越显著,其中,硅铝比最小的ZSM5-27型分子筛脱硅后的氨氮平衡吸附量由5.81mg/g上升至10.44mg/g,上升幅度亦达79.7%;碱蚀脱硅处理有效降低了ZSM5型分子筛的硅铝比,分子筛硅铝比越大降低越显著.分子筛脱硅后,其介孔比表面积与比孔容增加、孔径分布变得宽泛;晶体结构仍保持完整、晶粒形态变得更加清晰规整;离子交换容量增加、硅/铝氧四面体结构单元作用增强.碱蚀法对ZSM5型分子筛具有骨架脱硅补铝、疏通孔道等多重作用,脱硅后分子筛活性位点增加、氨离子扩散阻力下降,吸附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3.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确定的4种ZSM5分子筛硅铝比,分析了不同硅铝比分子筛吸附氨氮性能的差异,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从分子筛的骨架组成、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角度,考察了硅铝比对分子筛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分子筛骨架脱硅对其吸附性能的改善作用,为分子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硅铝比分子筛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与吸附氨氮性能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分子筛硅铝比增加,其结晶度下降、晶粒形态逐渐模糊、吸附容量降低;当实际硅铝比由35增大至237时,氨氮平衡吸附量由5.65mg/g降至0.41mg/g,由Langmuir吸附等温式确定的饱和吸附量由6.5963mg/g下降至0.4430mg/g.分子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离子交换化学吸附作用机理控制,随着硅铝比升高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容量下降,其吸附速率降低.分子筛骨架脱硅能够显著改善其氨氮吸附性能,硅铝比为35的分子筛经碱蚀脱硅处理后,其氨氮平衡吸附量提高81.6%,该方法为改善分子筛吸附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4.
为了全覆盖、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识别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选取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遥感反演的1km AOD为主要预测因子,多种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要素为辅助预测因子,构建了混合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两阶段统计模型,并针对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较严重的特点,模型中引入了AOD2等独特预测因子.通过上述两阶段模型定量预测了研究区2017年1 km2空间分辨率的每日PM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模型交叉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94,斜率为0.95,均方根预测误差为13.14 μg·m-3,在前人基础上预测精度进一步提升,可用于PM2.5浓度时空变化预测与分析.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44.96 μg·m-3,年均值范围在0~89.89 μg·m-3之间.PM2.5浓度时空变化差异性明显,整体上呈现"平原西南部浓度高、平原东北部浓度中等和山区高原浓度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冬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和春秋过渡"的季节变化特点.模型预测结果的高时空分辨率可以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在较小区域的暴露评估和识别小尺度污染源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污染较严重的冀中南山麓平原区可能出现了重要污染源的空间变化.模型预测与分析结果可以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5.
The growth of many internal organs of vertebrates is isometrical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the body. Therefor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 of an organ makes it 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basic dependence of organ weight on body weight an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econd-order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body weights is allometric in all vertebrates, from fishes to birds and mammals, including man. To make this relationship isometric, brain weight should be divided by the square root of body weight, rather than body weight proper. This parameter was previously named normalized brain weight (NBW). The advantage of using NBW instead of cerebral index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88 subarctic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bird species.  相似文献   
96.
The functional state of the indicator species, the Gray mussel Crenomytilus grayanus (Bivalvia), has been analyzed in five areas of Peter the Great Bay exposed to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The following indices of the state of mussels have been used: molecular biomarkers of energy metabolism—Na+,K+-ATPase, Mg2+-ATPase, and total ATPase activity—as well as the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LPO) and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hepatopancreas, gills, and gonads of mussels. The activity of ATPases, LPO level, and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change in mussels from polluted areas relative to those in mussels from a conventionally unpolluted area (a bay in the Far Eastern State Marine Reserve). The molecular biomarkers used in the study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animal metabolism in impact area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ata obta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te of mussels in polluted areas is impaired.  相似文献   
97.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丛枝菌根(AM)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模拟大气O3浓度(0.02μL·L-1、0.1μL·L-1和0.2μL·L-1)升高,观察其对丛枝菌根(AM)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升高对菌根侵染率影响较小,但对孢子和外生菌丝影响显著,高浓度O3时的孢子数比自然O3浓度时增加1倍,低、高浓度O3分别使AM外生菌丝量比自然浓度时下降48.7%和85.6%.随着O相似文献   
98.
伍海辉  高乃云  贺道红  徐斌  芮旻  赵建夫 《环境科学》2006,27(10):2035-2039
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生物活性炭(O3/BAC和micro-aeration/BAC)2套工艺研究其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去除特点和不同相对分子量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及其去除特性.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30×103的有机物去除率超过90%.O3/BAC与micro-aeration/BAC出水中,UV254值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03的有机物超过50%,相对分子量区间在10×103~30×103的有机物占20%~30%;在O3/BAC和微曝气/BAC工艺出水中,以相对分子质量<103的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最多,生成DCAA、TCAA、DBAA分别为97.00、38.55、2.10μg/L和104.00、42.75和2.92μg/L;采用各处理单元不同分子量有机物与氯反应生成的DCAA、TCAA、DBAA和THAAs与相对应的UV254值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0.851 3、0.815 7和0.878.UV254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出水中的卤乙酸生成潜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李崧  邱微  赵庆良  刘正茂 《环境科学》2006,27(5):1031-1034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应用MATLAB6.5计算软件编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级,评价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所取得的进展.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评价省域范围生态环境质量是切实可行的,黑龙江省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0.
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致臭机理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嗅阈值是表征气味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对认识异味污染的形成机理、恶臭评估及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围绕嗅阈值的测定方法、嗅阈值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复合臭气评估模型,论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提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