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2008篇
安全科学   484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372篇
综合类   3512篇
基础理论   1015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268篇
社会与环境   266篇
灾害及防治   18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载有3D可视型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于2018年冬季在全国范围内(厦门-北京)的走航观测资料,对我国中东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边界层结构以及颗粒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从南向北走航的过程中,边界层内各个高度的温度以及边界层高度呈下降趋势.(2)不同高度发生颗粒物污染的气象成因有所差别,其中1000 m高度左右发生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因是较高的水平风速将周围地区的颗粒物输送过来而导致;500 m及近地面附近发生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由水平风速较小导致局地来源的颗粒物堆积以及上游地区颗粒物的输送两者共同作用.(3)逆温结构和上升气流会导致颗粒物在边界层顶堆积,而下沉气流使得颗粒物由在某一高度堆积扩散至整层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92.
王娟  郭观林  秦宁  侯荣  杨敏  康艺瑾  段小丽 《环境科学》2019,40(10):4345-4354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与富集特征,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PAHs在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内的沉积浓度,以准确评估其人体呼吸暴露风险,选择东北某钢铁工业城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按粒径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14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并将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技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部沉积模型结合进行呼吸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总PAHs浓度变化显著,采暖期(743. 9 ng·m~(-3))高于非采暖期(169. 0ng·m~(-3)),多数PAHs(86. 3%~89. 9%)与大气中粒径≤2. 06μm的细颗粒有关;中低分子量PAHs单体呈双峰型,峰值位于1. 07~2. 06μm和7. 04~9. 99μm.高分子量PAHs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 07~2. 06μm; 4环PAHs的含量占主导优势,为总PAHs浓度的40%;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有53. 3%和55. 3%的颗粒态PAHs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分别采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在颗粒物上的总浓度计算该地区人群颗粒态PAHs的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R值),成人的R值在采暖期为1. 3×10-5和2. 9×10-5,非采暖期为3. 1×10-6和6. 0×10-6,儿童的R值在采暖期为1. 0×10-5和2. 3×10-5,非采暖期为2. 4×10-6和4. 8×10-6.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致癌风险,将分级采样技术与呼吸系统沉降模型结合方法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呼吸暴露量的过度评估.  相似文献   
993.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共采集了247个土壤样品和20个地下水样品,探讨了场地苯系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GMS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模拟分析了该场地苯系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超筛选值,其中苯系物超筛选值的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0. 5~4 m深度范围;地下水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0. 00、101. 33、212. 00和103. 40倍,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的苯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主要以对流/弥散运移方式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迁移,而在垂向上浮苯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面处,溶解态苯主要在水动力作用下迁移.模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T3D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场地苯系物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化工类污染场地的精准化管控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将2018年1~12月兰州市主城区校园地表灰尘重金属元素含量计算得到的综合污染指数(P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作为训练集,使用11个影响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和积累的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信息采样点的PN、RI进行估算,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传统算法插值结果和随机森林插值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各元素浓度均高于本地背景值;研究区PN排序为城关区 > 西固区 > 安宁区 > 七里河区,RI排序为城关区 > 西固区 > 七里河区 > 安宁区,PN和RI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很相似,都位于交通枢纽或市中心;PN在冬季和夏季出现高值,RI高值则出现在冬季,冬季高值主要源于采暖燃煤源的增加;空间插值结果对比表明随机森林插值结果优于传统算法插值结果.  相似文献   
995.
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来源及生物毒害效应,选择典型入库支流汝溪河,分4个区域12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和沿岸土壤样品,分析了Cr、 Ni、 Cu、 Mn、 Zn、 Cd、 Pb和Hg这8种重金属的空间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r、 Ni、 Cu、 Mn、 Zn、 Cd、 Pb、 Hg平均含量分别为(79.60±11.87)mg·kg~(-1)、(41.340±4.999)mg·kg~(-1)、(32.69±8.70)mg·kg~(-1)、(823.34±125.76)mg·kg~(-1)、(122.11±22.82)mg·kg~(-1)、(0.393±0.140)mg·kg~(-1)、(29.122±6.811)mg·kg~(-1)和(74.84±39.50)μg·kg~(-1), 8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长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受汝溪场镇生活影响河段回水区自然河段,回水区河道沿岸沉积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沉积物中,说明河道沿岸沉积物和土壤并不是汝溪河回水区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在垂向分布上,受汝溪场镇生活影响河段重金属(除Pb外)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8cm处,而自然河段和回水区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除Ni外,其他几种重金属之间具有显著相关(P0.01),说明汝溪河重金属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地累积指数评价得出汝溪河整体呈现Cd和Zn的轻度至偏中度污染.生物毒性效应评价得出,Ni有10%~75%可能对生物造成毒害效应,Cd、 Zn、 Hg、 Cu、 Pb和Cr有10%的可能会出现生物毒害效应.综合效应系数表明汝溪河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害风险为低级至中低级.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市夏秋季气溶胶新粒子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于2019年8月16至10月4日在鄂尔多斯市观测了10 nm~10 μm气溶胶粒径分布,结合PM(PM2.5和PM10)、污染气体、气象数据和HYSPLIT模式,分析了新粒子生成(NPF)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一共出现19次NPF过程,占总观测期间的37.5%.NPF过程中对不同模态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的影响不同.NPF使得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急剧增加,但是对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较小.NPF发生时往往温度较高,风速较大,总辐照度较高,RH较低.NPF天PM2.5、PM10、CO和NO2的浓度较低,O3和SO2浓度较高.40.0%的偏北气团和29.6%的偏南气团可观测到NPF过程.不同气团类型NPF过程中气象要素存在显著差异.南部气团类型NPF过程中风速最小,平均为(2.4±1.5)m·s-1;RH最高,平均为(48.8±10.8)%;北部气团类型NPF过程中风速最大,平均为(4.2±1.9)m·s-1;总辐照度最高,平均为(664.5±255.6)W·m-2;西部气团类型NPF过程中RH最低,平均为(29.8±12.7)%.不同气团类型NPF过程中新粒子的生成速率相差不大,为1.5~1.8cm-3·s-1.南部气团类型NPF过程中增长速率最大,为(12.7±13.6)nm·h-1,是北部气团类型和西部气团类型的1.2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997.
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面临着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本文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6份,亚表层(20~40 cm) 96份并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程度,最后通过空间插值探讨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表层土壤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 87~84. 64、1. 40~56. 00、2. 75~125. 05、15. 05~201. 39、1. 46~89. 92、0. 001~0. 92、15. 29~160. 07和0. 006~0. 52 mg·kg~(-1);亚表层土壤的含量范围为3. 56~75. 14、1. 65~71. 58、3. 28~290. 04、17. 99~296. 94、3. 07~65. 67、0. 02~1. 00、11. 10~97. 59和0. 01~0. 41 mg·kg~(-1).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层土壤中Cd、Cu、Pb、As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1. 70%、40. 57%、4. 72%、3. 77%和0. 94%,亚表层土壤中Cd、Cu、As、Zn、Pb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2. 92%、39. 58%、6. 25%、3. 13%、3. 13%和1. 04%,可见区域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和Cu,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示超标区域集中在区域北部.基于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部地区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风险指数偏高的主要驱动因子,风险评价空间分布特征与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类似,说明区域土壤Cd污染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98.
农用地土壤抗生素组成特征与积累规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选取我国北部典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利用HPLC-MS/MS测定土样中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大环内脂类(macrolide antibiotics,MLs)以及磺胺类(sulfonamide antibiotics,SAs)共10种抗生素的残留含量,研究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组成及空间分布,并对其分布特征与距养殖场、公路、河流间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壤性质对抗生素组成与积累规律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抗生素含量值处于较低水平,但检出率较高,总量的检出率高达100%.研究区土壤抗生素的主要成分为TCs,约占总量的94%,不同抗生素的变异系数较大.区内土壤抗生素的空间分布及积累规律受人类活动强度的影响,其中抗生素含量与距养殖场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5);距河流50 m内的样点3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均达100%;不同种植模式下抗生素含量的积累规律为:果园 > 菜地 > 菜果混种地,且桃园及露天菜地中抗生素的来源、含量与核桃园、大棚菜地及菜果混种地块有明显区别.研究选用土壤pH、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总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表征土壤性质,通过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SOM、CEC、AP、AK这5种土壤特性对抗生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AK的影响强度最大,TN的影响则相对较弱.研究认为区内土壤抗生素的组成与积累程度受人类活动及土壤性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兰州市农牧业源氨排放清单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栗世学  郭文凯  何昕  朱玉凡  陈强 《环境科学》2019,40(3):1172-1178
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农牧业源的活动水平,采用NARSES模型确定氮肥施用排放因子,其它排放因子通过文献调研确定,建立了2016年兰州市农牧业源氨排放清单,并进一步分析了农牧业源氨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2016年兰州市农牧业源大气氨排放量为9 356. 90 t;其中畜禽养殖源氨排放量7 584. 03 t,分担率81. 05%;永登县是氨排放量最大的区县,氨排放量为2 820. 59 t,分担率为30. 14%.在兰州市各区县氨排放量分担率中,畜牧业源氨排放的分担率在65. 83%~97. 38%之间;氮肥施用源的分担率在2. 27%~28. 66%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兰州市农牧业源氨排放主要集中在皋兰县西北部与中部、红古区东南部、七里河区东西两部与榆中县东部.从时间分布来看,畜牧业源氨排放主要集中在4~9月,氮肥施用源的氨排放主要集中在3~7月和9月,其它月份排放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品种辣椒镉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秋  李桃  徐卫红  焦璐琛  邓继宝 《环境科学》2019,40(7):3347-3354
前期试验对91个辣椒品种资源进行筛选,以高积Cd型品种(X55)、中积Cd型品种(27)和低积Cd型品种(17)各一份,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水平(0、5和10 mg·kg-1Cd)下3个品种辣椒Cd转移和富集能力差异以及镉在果实中亚细胞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下,辣椒地上部干重在种间表现为品种X55 17 27.果实Cd转移系数在同一Cd水平下均表现为品种17 27或X55.辣椒果实各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在种间表现为品种27 17 X55.辣椒根、茎、叶和果各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均表现为细胞壁(F1)细胞器(F2)细胞可溶性组分(F3),Cd被限制在细胞壁中,在辣椒Cd解毒机制和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3个品种辣椒果实各Cd化学形态含量随Cd处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大小均表现为CdNaClCdHAC CdR CdHCl CdW CdE.辣椒果实中的CdNaCl和CdHAC占比例较大可能是辣椒降低Cd生物毒性的一种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