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长江次级河流临江河回水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维水质模型,模型中的各变化项采用有限差分法(FDM)进行离散,以回水段水体中COD和NH3-N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对2种污染物的纵向离散系数及一级降解系数进行反演计算,得出回水段COD和NH3-N的纵向离散系数分别为0.5227,0.5196km2/h,一级降解系数分别为0.0342,0.0367h-1;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FDM-AGA方法能较好地运用于次级河流回水段水质模型的多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92.
通过建立事故隐患档案,总结隐患整改措施与经验,指导基层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3.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 个气象台站自1960 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 及1960-1984、1985-2009 年3 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 ℃/10 a、0.09 ℃/10 a、0.07 ℃/10 a,≥10 ℃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 ℃/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 ℃/10 a、48.9 ℃/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 ℃/10 a、14.6 ℃/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4.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提高整车的行驶性能,使车辆可以自主调节,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从而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方法 以双气室油气弹簧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推导出油气弹簧的阻尼力和刚度等非线性特性与车身位移的关系。根据RBF神经网络控制原理,设计RBF-PID控制器,依靠神经网络自学习性对PID参数动态整定,使整个车身振动衰减,快速达到稳定状态,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仿真模型,在B级和C级不平路面输入的情况下,重点对轮胎动载荷、车身质心加速度以及油气悬挂动挠度等3项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 同普通PID控制相比,RBF-PID控制下,车身3项性能的RMS分别降低26%、54%、0.1%。结论 RBF-PID控制能够克服环境影响,实现油气弹簧特性的可靠控制,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智艾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74-75
实现环保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可以提高储存、收藏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为此,应加强人员的培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选择相对先进,适合自身使用的软件系统,加快实现环保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97.
在农药和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工作中,环境动力学模型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Stella软件、Matlab M文件和Matlab Simulink 组件3种建模方式分别构建了微宇宙、湖泊和海湾系统的多介质环境动力学模型,并对3种方式的建模难度、计算耗时及模型直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tella模型最直观,但提供的计算方法有限,更适用于微分方程数量不多且计算周期短的模型;M文件模型建模速度最快,但在直观性和计算速度上没有优势,不建议在环境动力学模型中使用;Simulink模型兼具直观性和计算速度快的优点,无论微分方程数量多少,在需要进行长周期计算的模型中都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98.
庙平9井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庙平9井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新庙油田庙22区块,区内大部分区域处于松花江内或江湾,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直井无法实施,本区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庙平9井水平井在钻井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精心组织,克服了水平井段(大斜度井段)长,井眼轨迹控制困难、井壁易垮塌、携砂困难、起下钻摩阻大、下油层套管困难、固井水泥环质量控制难、钻具事故几率大等困难,不仅避免和降低了井下事故的发生,且施工井满足开发要求,同时进行简化钻具结构和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该区块水平井安全钻井工艺技术总结出几点结论及认识。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生态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几年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及河道整治是导致其资源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确定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同水文情势的关系,为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提供依据,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期的9项相关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其在四大家鱼产卵场及非产卵场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文指标在产卵场断面和非产卵场断面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只是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时,选取葛洲坝下典型产卵场江口断面,对比分析该断面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前后四大家鱼产卵期内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文指标大多无明显差异,个别指标因三峡蓄水略有变化,但由于三峡蓄水后时间序列较短,且2004~2006年长江来水情况较为特殊,因而目前尚无法定量化三峡工程的修建对下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has developed a methodology for statistically relating nutrient sources and land-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o nutrient loads of streams. The methodology is referred to as SPAtially Referenced Regressions On Watershed attributes (SPARROW), and relates measured stream nutrient loads to nutrient sources using nonlinear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ls. A spatially detailed digital hydrologic network of stream reaches, stream-reac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ean streamflow, water velocity, reach length, and travel time, and their associated watersheds supports the regression models. This network serves as the primary framework for spatially referencing potential nutrient source information such a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septic systems, point-sources, land use, land cover,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and land-surfa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nd use, land cover, average-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slope, and soil permeability. In the Chesapeake Bay watershed that covers parts of Delaware, Maryland, Pennsylvania, New York, Virginia, West Virginia, and Washington D.C., SPARROW was used to generate models estimating load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representing 1987 and 1992 land-surface conditions. The 1987 models used a hydrologic network derived from an enhanced version of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digital River Reach File, and course 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A new hydrologic network was created to support the 1992 models by generating stream reaches representing surface-water pathways defined by flow direction and flow accumulation algorithms from higher resolution DEMs. On a reach-by-reach basis, stream reach characteristics essential to the modeling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newly generated pathways or reaches from the enhanced River Reach File used to support the 1987 models. To complete the new network, watersheds for each reach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direction of surface-water flow derived from the DEMs. This network improves upon existing digital stream data 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spatial detail and providing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each locations and topography. The hydrologic network also aids in illustrat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predicted nutrient loads and sources contributed locally to each stream, and the percentages of nutrient load that reach Chesapeake B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