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316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在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中,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估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采用分类决策树(CART)分类算法对研究区内1998、2003、2008、2013及2018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定量分析1998~2018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再利用生态服务价值(ESV)当量估算方法定量估算京津冀地区的ESV并结合15 km×15 km尺度格网探明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增加16. 67%)及草地(减少13. 73%)面积占比变化幅度最大,水体(减少0. 2%)面积占比变化幅度最小.②京津冀地区ESV总价值在1998~2003年间出现短暂增长(增加91. 97亿元),2003~2018年间持续降低(减少239. 07亿元),主要与建设用地面积在除1998~2003年的其余3个时间段扩张较快有关,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提供的ESV最高,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提供的ESV最低.③基于15 km×15 km尺度格网的ESV时空分析表明,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ESV中等区逐渐较少,ESV较低区及较高区逐渐增加,且ESV较低区增速高于较高区.④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对价值系数的敏感性系数(SI)范围为0~0. 40,且均低于1,表明本文ESV对修订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证明本文定量估算ESV的结果是可靠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合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对林地、草地、水体及耕地的保护.研究可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对氧化镁脱硫法中的结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比实验 ,分析了结垢的机理、氧化镁法在防止结垢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原因 ,提出了实际中判断结垢倾向的方法和避免结垢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3.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entering the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mining (ASM) sector worldwide. In Madagascar, millions of individuals depend on this informal activity. Through a case study in the Alaotra‐Mangoro region of Madagascar, our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bottom‐up” dynamics and ripple effects of the sector, by looking at the realities for rural communities where inhabitants are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ffected by ASM. We were interested in community members' and miners' perceptions of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SM, and in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attracting people living in one of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hubs to this activity. Our results show a wide diversity of push and pull factors leading people to enter the sector. Although many positive impacts of ASM exist for miners and communities within the vicinity of mines, most miner participants considered themselves worse off since starting to mine, highlighting the high risk and low probability of return of ASM. ASM's potential for loc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will remain squandered if its negative impacts continue to go unmanaged. Accounting for local contexts and the ripple effects of ASM will be crucial in achieving safety and security for miners, and to tap into the benefits it may offer communities while minimis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相似文献   
114.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湿地空间破碎化特征的基础,同时对于丰富干旱内陆河流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尺度选择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为比较不同区域尺度变量对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在全国不分区和分区两种情况下,分别基于县级和地市级两个区域尺度上的样本构建粮食产量与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用地市级数据作分析样本比用县级数据作分析样本好,分区建模比不分区建模效果好。因此,将全国划分为7个区,以地市级数据作为区域尺度的变量,在区域、栅格、亚栅格三个尺度上探讨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尺度和常数项取值这两个因素对模型应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区域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如果常数项不为0,则不能用于空间化计算;如果常数项为0,则可以用于空间化计算;2)基于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常数项是否为0,均可应用于空间化计算;3)基于亚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其常数项是否为0,也均可用于空间化计算,但需要将计算结果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等于栅格单元面积与亚栅格单元面积的比值。上述结论对其他类型的统计数据空间化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6.
汪霄  李曼 《环境工程》2015,33(3):153-157
为了实现治霾目标,国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3]48号),明确提出将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扩大其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我国浅层地温能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为了克服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借助事物发展动力原则,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依托层次分析法,推导能源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浅层地温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构建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长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7.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 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以及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的遥感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分一定单元流域,对海河流域进行水文类型分区划分,并讨论了土地利用转移变化及单元流域尺度大小对水文类型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水文类型分区的结果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流域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变化越大,水文类型分区的转移变化也越大。单元流域尺度较小时,水文类型分区分布较为离散,反之,单元流域尺度较大时,水文类型分区的分布则较为连续。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小于150 km2时,分区分布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来看分区结果相对比较稳定,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较大,并达到250km2以上时,分区结果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8.
分析了国内外超超临界锅炉高温管内氧化皮的研究现状,对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类,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目前的试验研究给予了建议,为进一步对高温管道的抗氧化性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同时对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120.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3):266-283
This paper focuses on identifying examples of first-order system interactions, which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coastal resilience for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This discussion is based on an applic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to a case-study analysis of coastal management in South Australi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ross-scale interactions and informal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between users and managers are key interactions defining resilience outcomes within the current system. A significant constraint on improving resilience was the lack of evaluativ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sustainable forms of system behaviour. The paper argues that resilience is a function of a normative state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desirable in the functioning system. Analyses of coastal resilience, which facilitat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ange of complexities in coastal behaviour, are therefore central to gaining the most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options and pathways for building more sustainable coastal fu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