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四大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其次是宁波、温州和金义都市区。(2)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都市区建设有助于各城镇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进而降低碳排放。(4)都市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受到都市区发展阶段和特色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特征。(5)都市区低碳建设任务和方案是由其独特的碳排放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2.
为解决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时空分布预测任务中时空关联性捕捉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模态分解(DMD)的城市交通事故分析时空预测模型,模型利用总最小二乘法去除交通事故数据中的噪声,应用结合Hankel矩阵的动态模态分解模型(Hankel-DMD)捕捉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关联性,对交通事故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DMD框架能够为高维预测任务提供低秩解决方案,从高维数据中捕捉时空关联性;Hankel-DMD模型在预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方法;Hankel-DMD模型产生的动态模态和特征值,对事故风险系统的时空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验证Hankel-DMD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3.
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美好人居环境,精准防污治污,对大气污染有准确充分了解,开展对京津冀大气污染状况深度摸排和普查.基于2014~2019年6 a地面环境观测数据和2000~2019年卫星数据,分析大气污染在不同尺度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站点PM2.5日均值浓度显示,京津冀污染呈现天数多、等级重和总体向好的特征.污染主要发生在10月到次年4月,占近半年时间.张家口PM2.5表现最优,其次秦皇岛;(2)卫星近20年PM2.5年平均浓度呈现出平原大于山区,城市大于郊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上呈现出四阶段双峰结构的“M”型演变特征,从2000年开始逐渐增加,2006年出现第一峰,2007年开始逐渐降低,直到2012年. 2013年骤升为第二高峰,之后逐年降低,到2017年;(3)基于卫星每10 a的月平均AOT数据看月度变化特征,总体上,第一时间段(2000~2009年)的AOT月均值大于第二时间段(2010~2019年)同月,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张家口和承德近20年月...  相似文献   
144.
自然灾害区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然灾害区划是对灾害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分类评估并按一定标准在空间上进行划分的过程,是进行灾害宏观研究和预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灾害区划的理论基础、原则、指标、方法与程序,并论述了灾害区划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5.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6.
以1987年至2011年的月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珠江八大人海口可溶态铜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工业发展、铜矿厂分布、水产养殖及铜消费量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其它人海口相比,珠江口可溶态铜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虎门水道(A1)可溶态铜的含量显著高于除鸡啼门水道(A6)外的其它人海口(p0.1),可能是受工业废水排放及铜矿厂分布的影响。在时间变化趋势上,8个采样点之间,除了A1与A4外,其它采样点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1),其中A5和A6的变化趋势还与我国的铜消费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1),表明人海口之间铜污染可能具有相似的影响因素,且工业生产活动对水体铜污染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研究农村生活用能的区域分异,对于优化用能结构、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临渭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能源利用区位商、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平原地区、黄土台塬与丘陵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的分异特征及成因,得到以下结论:①平原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生活能源为煤炭、玉米棒芯、液化气、蜂窝煤、电能和太阳能,煤炭的区位商达2.671;黄土台塬为沼气、太阳能、作物秸秆、蜂窝煤、液化气和玉米棒芯,沼气的区位商达3.465;丘陵山区为薪柴,区位商为1.142。前两者用能多元化,商品能源较多;丘陵山区用能结构单一,木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居多。②区域用能分异特征突出。平原地区市场化导向明显,多种能源互补利用;黄土台塬地区政策导向明显,沼气利用较多,用能组合多样;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薪柴为主,其他燃料为辅。农村生活用能的区域分异取决于自然环境、生产结构、经济环境以及外界环境,是收入水平、温度、发展条件、政策影响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③平原地区人均收入高(7 056元),人均商品用能多(204.15 kgce);条件恶劣的丘陵山区人均收入低(5 750元),人均商品用能少(45.38 kgce)。人均非商品用能受人均收入影响小,相对稳定。人均有效耕地和人均耕地越多,人均商品用能越多,人均非商品用能越少,且人均有效耕地变化引起的用能类别的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8.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海南岛及邻近陆地拟细鲫(Aphyocypris normalis)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地理过程,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对9个种群共1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评估,并探讨这一物种的亲缘地理结构及演化历史.结果显示,在1 140 bp的序列中,共检测到8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了34个单倍型.基于Cyt 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所有个体分成3个主要谱系(A、B、C),谱系A包括海南岛大部分种群和邻近陆地全部种群,昌化江全部个体形成独立的谱系B,谱系C则为海南岛万泉河上安乡全部个体,各谱系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高(0.707 5-0.971 9).分化时间估算的结果表明,谱系C的分化时间为2.038百万年前,谱系B的分化时间为0.865百万年前.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种群均没有发生种群扩张,且所有谱系在近期都发生过有效种群数量减小的事件.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海南岛内万泉河上安乡种群的分化主要是由于五指山鹦哥岭山脉的隆起而导致的,而海南岛内和邻近陆地大部分群体没有发生分化可能是由于更新世冰期期间,岛屿和邻近陆地之间的水系因海平面下降而发生连接,琼州海峡两岸的拟细鲫种群有机会发生基因交流.因此认为琼州海峡并未对拟细鲫的扩散起到物理阻隔作用,海南岛为拟细鲫这一物种的起源扩散中心.(图4表6参48)  相似文献   
150.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丹  王彤  刘兰岚  白琳 《生态环境》2010,19(12):2953-2959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5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辽宁省辽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类污染物变化较大,1985—1999年重金属类以汞为主,2002—2005年期间重金属类以镉、铅和六价铬为主,2008年重金属类以铅、砷和六价铬为主;氨氮、COD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挥发酚、石油类、铅、砷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