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从旅游体验角度论述了工业遗产展示研究的现状,并通过E—T—P分析,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5种展示方式,说明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地对展示方式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342.
石家庄市臭氧污染的时空演变格局和潜在源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石家庄市46个国控、省控环境自动监测站在2019年4—10月的大气O3-8 h和O3-1 h浓度数据,在对其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家庄市域5—9月O3浓度月度和时域空间演变格局,并结合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数据(PM2.5、NO2、PM10、SO2及CO),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和后向轨迹分析,探讨了石家庄市O3污染的空间积聚特征和潜在源区分布.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域大气O3稳定程度较低,5—9月变动呈以6月为峰值的单峰型态势,时域变化呈以15:00—16:00为峰值的单峰型趋势;②5—9月O3浓度为207~260 μg·m-3,呈中西部高、外围区域低的空间格局;O3质量浓度在0:00—6:00呈西北至东南向降幅逐渐增加的趋势,在6:00—12:00和12:00—15:00的变动过程中O3浓度呈东南至西北向梯度交替递增的态势,即前一过程O3浓度增长强度高的区域在后一过程变弱,其中长安区、井陉县和新华区O3污染较严重;③O3污染浓度全域有较强的空间积聚特征(p<0.05),局部积聚特征出现在市域中部、东部和东南部(p<0.05),与O3后向轨迹聚类结果的东-东南向污染轨迹占比一致;④O3污染潜在源区主要集中于600 km的空间内,权重浓度贡献较大的区域处于200 km的范围,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和山西中部是潜在污染源区的集中范围,对石家庄市O3污染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43.
韩文亮  刘豫  冯凯文 《环境科学》2020,41(10):4525-4538
为了解城市水源水库中多溴二苯醚(PBDEs)的时空分异和同系物的降解来源及其贡献,分析了泉州山美水库及入库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污染程度、空间分布、水文期变化、赋存量、同系物组成及其降解来源的贡献.结果表明,入库河流沉积物中∑PBDEs中值(1072.1 ng ·g-1)是山美水库(160.4 ng ·g-1)的6.7倍,山美水库单位面积沉积物中∑PBDEs的赋存量(80.3 kg ·km-2)是太湖的6.3倍,北美五大湖的188倍,其污染程度较国内外大多数湖库更严重,且以BDE-209为主(84.5%~99.2%).水库大多数样点(r为0.564~0.994,P<0.034)及河流各点(r为0.953~1.0,P<0.000)间PBDEs组成相似度较高,入库区和入库河流样点间极显著正相关(r为0.779~0.964,P<0.005)且相关性强于其他功能区,显示入库河流是水库中PBDEs的主污染源.库尾区与入库河流相关性较低(r为0.454~0.915,P≤0.128),受九都镇影响较大.各样点∑PBDEs水文期变化较一致(r为0.617~0.714,P≤0.077),但水文期变化对∑PBDEs的影响统计不显著(P=0.178,Two-Way ANOVA),而点位变化则对∑PBDEs有极显著影响(P=0.0001),入库区和其他功能区有(近)显著差异(P为0.019~0.061),表明PBDEs在水库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变异大于水文期变化.PBDEs自然降解从河流到入库区再到库中区逐渐增加,且各级还原脱溴速率不同,部分BDE因其继续降解速率较慢而累积.丰度比值法研究表明,低溴BDE主要源自十溴二苯醚的逐级还原脱溴自然降解.Deca-BDE降解产生的Nona-BDE约70%以上可较快降解生成Octa-BDE,BDE-208约85%源自BDE-209的降解,从Octa-BDE到Penta-BDE的降解过程中,部分Octa-BDE和Hexa-BDE同系物因降解较慢而累积,Penta-BDE到Tri-BDE降解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344.
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鄱阳湖磷污染问题突出,总磷超标且浓度逐年增加,成为制约鄱阳湖流域(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科学解析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耦合多污染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和SPARROW模型,建立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流域污染源解析技术方法,针对鄱阳湖流域13种总磷污染源开展负荷估算、模拟校核和入湖时空贡献定量解析.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总磷负荷以陆域输入为主(占90.8%),主要污染来源为农业和城镇生活源,贡献率分别为56.4%和30.6%;污染来源按贡献率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种植业(29.3%)>城镇生活(24.6%)>畜禽养殖(17.2%)>水产养殖(9.9%)>内源释放(6.9%)>城市径流(6.0%)>农村生活(2.2%)>工业企业(1.6%)>其他源(0.46%).②在空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主要来自于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贡献率分别为33.5%和31.8%,其他集水区总磷贡献率较小(合计为25.5%),湖体贡献率为9.2%;同时,不同子流域污染源贡献结构也存在空间差异性.③在时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量呈季节性波动特征,贡献峰值多出现在6月,雨季(3—8月)陆源输入负荷占全年的70%.④所构建的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污染源解析模型可用于流域水污染来源成因精细化解析.研究显示,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建议围绕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等高贡献区域设立优先管控区,重点针对种植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源,制定磷污染源汇过程减排政策措施,以改善鄱阳湖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45.
本文整理分析了陕西的7次龙卷天气,重点分析了陕西尘卷风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日变化规律,并与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6.
Summary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t ultra high frequency on human keratinocytes were investigated. HaCaT cell system, a spontaneously immortalized human keratinocytes cell line, was chosen as model since skin is usually exposed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t considered frequency more than inner tissues. HaCaT cells were exposed to a pure sinusoidal field at a frequency of 900 MHz (average SAR levels ranging from 0.04 to 0.08 W/kg) in plane wave condition inside a GTEM chamber for time intervals of 18 hours at a controlled temperature of 37C. Growth curves were obtained for exposed and control cells,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exposed cells in comparison to unexposed ones was found; however the number of dead cell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xposed and unexposed sampl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reduction in cell proliferation of exposed cells was due to the activation of a differentiative process, the expression of two hallmarks of differentiation was examined. Both keratin 1 and involucrin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exposed in comparison to unexposed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protocol of exposure to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 can trigger a differentiation program in HaCaT cells.  相似文献   
347.
本文以野外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总结了青草坡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地质特征。并以剪切带内构造岩常量组分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剪切作用的地球化学行为。结合对剪切带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时代测定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就应力化学分异作用对金成矿的贡献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348.
刘玉  蒋治  王浩森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444-2459
北京减量提质发展背景下,农业地域功能主要体现在优质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高端休闲娱乐供给、新业态示范、产业链拓展与融合以及就业收入拉动等方面。以184个街道、乡镇为基本研究地域单元,测算了北京农业地域功能并剖析了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空间分异与城市空间开发结构密切相关,总体上表现为自城乡结合部核心区、拓展区到远郊区呈圈层递增态势;城乡结合部拓展区农业地域功能衰退趋势显著,对城市空间开发的约束变弱;远郊区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和就业安置等基本和传统功能较强而产业融合、新业态等高级与现代功能偏低,农业地域功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OLS基本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发现,土地因素是影响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决定农用地规模进而影响农业地域功能,房价因素通过加速农用地流转对功能最弱地区的农业地域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非农产业对农业地域功能具有促进而非挤压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349.
2000年中国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2000年3-6月中国省级报刊发布的风沙灾害信息800多条,建立了含有2600个案例的数据库,据此重建了2000年全国14场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沙灾害致灾灾次Zc和承灾体指数CH,构建了风沙灾害危险度Wx,编制了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图。研究表明:风沙灾害Zc高值区与CH高值区在区域上错位,前者在内蒙古中西部,后者在华北平原。风沙灾害危险性Wx高值区分布的北界为国界;西南界为阿拉善左旗-甘肃定西县-浙江北部的杭州市;东北界为内蒙古中部锡林浩特市,多伦县-河北东北丰宁县-秦皇岛市所围的区域。这个区域应用为我国风沙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其中Wx为3.5以上的带状区域,即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山西北部、京津及河北应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350.
基于MOD16 遥感数据集,在ERDAS IMAGINE 2013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空间建模,计算蒸散多年年平均值和月平均值,并生成图像;结合陕西省矢量边界图、土地利用矢量图,统计不同时间尺度统计行政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值.在ARCGIS 10 系统中,制作陕西省2000-2013 年年、月平均蒸散分布图.利用线性回归进行蒸散时间趋势分析,采用相关系数的统计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趋势检验.进而研究了陕西省2000-2013 年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年蒸散量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波动范围为448.0~533.3 mm·a^-1,年平均值493.3 mm·a^-1.各月蒸散量的年际变化具有季节分异特征,秋末至仲春的月蒸散具有减少的趋势,春末至仲秋的蒸散具有增加的趋势.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蒸散主要集中在5-9 月份,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8 月和11 月.(2)多年平均蒸散空间格局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规律,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蒸散变化趋势不明显的面积占77.2%,蒸散显著、极显著增加的像元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关中地区西部和陕南丘陵浅山区,蒸散显著和极显著减少的像元主要分布在关中城市群.(3)土地利用特点影响着陕西省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类型排序依次为森林〉草地〉农田〉荒漠.研究结果对于陕西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旱涝监测和预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