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4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安全科学   1387篇
废物处理   195篇
环保管理   1372篇
综合类   5533篇
基础理论   871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91篇
评价与监测   900篇
社会与环境   1189篇
灾害及防治   46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2.
重量法测定含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废水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水监测中,用重量法测定污(废)水中的动、植物油和矿物油是常用方法之一。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分析测试质量,作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塔里木油田采油厂生产污水和餐饮行业生活废水的测定,对测定两种不同含油类废水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3.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25.
New data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rface assemblages of plant macroremains from soil and swamp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geo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izhnyaya Tunguska River. The results of paleocarpological analysis of forest soil sections supported by relevant palyn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Natural changes of the forest cover over the past 2400 year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each stage a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1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Koshkarova, Koshkarov.  相似文献   
26.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9.
摸查了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经农(夏)闲期降水等外部强干预调理后的环境污染物含量——该值理论上是环境自净作用之后的最不利值,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进行水质评价,探究其对农田土壤质量的潜在污染风险.于2019年6月中旬—7月下旬(降雨集中期),分别在西北江三角洲城市(清远市、佛山市和江门市)实验基地周边筛选研究区,并在雨后对有覆水的水源区域、灌渠、蓄水池和田间水等采集上覆水,共采得水样27×2份,对其pH值、悬浮物(SS)、矿化度、总磷(TP)、氨氮(NH4+-N)、Cd、As、Pb、Cu和Zn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各研究区pH值、SS的成因和影响,矿化度的等级,重金属均值分布等进行分析;对全样品TP、NH4+-N、重金属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特征分析;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P分别对各采样点、各构成项目和各研究区进行水质评价.研究发现雨后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构成复杂,物质呈无显著性差异的迁移,灌溉沿程上覆水中大部分物质可能处于动态平衡,受局部环境影响变小,TP、NH4+-N和重金属等迁移物质主要还是灌溉水体中原有的,受外力驱动扰动后在水动力作用下可能以氮磷结合形态沿灌溉系统发生远距离迁移;使用河流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发现该法可以刻画局部灌溉的水质态势,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的含量特征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可以做出综合性定量评价.虽然灌溉水系统结构差异较大,但是从整体上可以初步得出农闲期西北江三角洲农田灌溉水的灌溉风险不高的结论,总体综合水质评价级别为Ⅰ类~Ⅱ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0.
河流是流域氮磷营养盐的主要输出途径之一,准确掌握其通量变化和驱动因素对流域营养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池主要入湖河流宝象河为例,基于周水质观测数据和逐日水量数据,构建了河流氮磷通量LOADSET模型.估算了宝象河不同时间尺度(日、季、年)TN和TP的通量,评估了4种低频水质采样和极端气候指数对河流氮磷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的TN和TP年通量分别为270.49 t和11.19 t,存在显著的年内差异,夏季是通量最高的季节,分别占TN和TP年通量的40.78%和41.96%.②基于LOADEST模型的低频水质采样的氮磷估算结果与高频采样差异较小,宝象河TN、TP通量估算受采样频率影响较小.③宝象河的TN和TP通量变化受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极大值、最高气温极小值和平均温差7种极端气候指数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