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本建立了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DYNAMO程序预测了未来20年桂西北地区的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人等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该地区由于人口,工业资产增加使物质和能源消耗增长太快,而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又太少,导致桂西北地区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应当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是实现息烽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特点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形成演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2.
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输水输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结合网状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巢湖作为安徽省境内的一个重要湖泊,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蒸发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在很多方面是该区生态环境的一个反映。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巢湖流域15个蒸发点20年(1981-2000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巢湖流域的蒸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势、气温、风速、降水量等因子的关系,以及蒸发量在1年内的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试图说明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区域蒸发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巢湖流域的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研究时段内蒸发量大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4.
空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环境监控提供了先进、快速和科学的方法。其中,遥感技术由于能够快速、宏观地获得所监控区域的数据,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环境监控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遥感信息是被控区域的电磁辐射能量及其结构特征与时空状态在遥感图像上的表现。今后,遥感技术、在线监控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处理工具的结合将是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5.
76.
以江西省萍乡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萍乡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估算了重金属离子累积现速率和加速度.结果表明:萍乡市土壤整体环境质量较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在全市5个县区布置的52个采样点中,共有24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其中上栗县有10个测点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明显多于其他县区,出现了与其他县区不同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7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mporal change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 have collected sufficient data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areas in 1990, 1995, 2000, 2005, and 2010.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levant models, we analyzed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pressur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hange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 conclude that: (1) generally,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as becoming higher during 1990–2010, especially in some areas where th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were in serious imbalanc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severe pollution; (2)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becoming lower in some areas, b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getting worse; (3) the areas with super-high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4) the gravity center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move differently during the study time period, but the general trend was similar – both of them were moving from west to e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tro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相似文献   
78.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9.
计算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根据Y值的大小初步判定地震类型,是震后趋势判定的一种新方法,对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有一定意义。通过计算我省历年有影响地震的Y值,发现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在0.3~0.6之间,总体来说Y值较大,其地震类型以孤立型地震为主,吉林省前郭县地震Y值为0.37,与我省其他中强地震相比,Y值相对较低,初步判定为震群型地震。  相似文献   
80.
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ann 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 K倾斜度值为 -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年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以溧阳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四个季节日照时数都呈减少的趋势;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现为全流域呈减少趋势,由西向东减少幅度依次减小。气候变暖,降水将进一步增加,必然导致径流也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和防洪安全的影响,也将为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