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378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对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镇历来都是高度重视。但百姓能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还是得益于‘省级安全社区’的创建。"邵武市肖家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龚德平坦言,从2013年开始创建安全社区,肖家坊就建立了一系列创安工作机制,保证社区内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直接面对群众的优势,更好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  相似文献   
92.
基于资源要素流动理论,从复合系统论角度出发,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度。研究发现:1经济城镇化与生活城镇化步调不一致,提高人们的收入是关键;2城镇化质量逐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从轻度超载向濒临超载状况转好,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复合系统协调性从明显不协调向轻微协调转变;3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与水资源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3.
几个人,面对一片成排成行的光鲜建筑,各自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说像学校,有的说像军营,有的说像监狱——其实,这是一个新城镇,一年前,它还叫"乡"。新型城镇化既是今天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由于城镇化运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中国可以说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但实际  相似文献   
94.
空间布局是公共安全的前提,基础建设是公共安全的关键,公共安全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相互依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各类小镇、农村建设突飞猛进。但这些新兴的小城镇往往过分注重地上建筑的华丽,忽略地下隐蔽工程的建设,并且不同地区各自为政,片面追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没有认真研究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空间布局与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  相似文献   
9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工具,文章指出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构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发挥的障碍进行探讨,并从理念、构建、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寻访调查,资料信息收集、文献查阅等形式研究总结了四川省西充县的发展新战略成功经验,实现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将这成功经验进行研究提炼形成一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7.
利用历史数据,选取合适计算模型,定量预测了2014年-2020年江苏省城镇化边际资源环境影响,即以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使用量或者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较上一年的增量,除以当年城镇化率增量,得到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带来的资源环境影响,以期为江苏环境管理及政府综合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依据.结果表明:未来7年,江苏省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增加城镇生活用水量约0.5亿立方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万亩;增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15亿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10 228吨、生活垃圾产生量36.4万吨;减少生活COD排放量7 549吨、生活氨氮排放量762吨、生活二氧化硫(SO2)排放量371吨.  相似文献   
98.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资源价值结构和经济机会水平发生了重大改变,模糊的制度规则未能及时、有效调整以反映新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争夺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的社会冲突频发,而地方政府的介入及其凭借强制力对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进行的策略性分配使得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与剧烈。本文用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来展示城镇化利益分配的基本情境、利益分割中的不对等博弈以及谈判破裂后的抗争策略选择博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境进行了延展分析。研究表明:关键行为者为获得城镇化利益而展开争夺,他们围绕城镇化利益分配存在着根本性利益冲突。通过利用制度规则模糊性提供的机会,地方政府和强势利益团体,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日益严重地侵犯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权利边界,利益攫取和成本转嫁越来越厉害。在城镇化的利益分割严重不对等和公共权利非均等覆盖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也不愿意忍气吞声,运用"弱者的武器"进行抗争成为他们的理性选择。在制度规则形同虚设的情况下,现有体制鼓励了极端抗争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地方政府往往陷入越维越乱的维稳怪圈,社会冲突呈现出燃点低、爆点多、不断蔓延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李竹  王兆峰  吴卫  邵海琴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136-3152
厘清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法、碳吸收清查法、碳平衡指标法和多元城镇化测量法分别测算1999—2018年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指标,利用空间自然断点分级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别分析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碳排放不断增多,碳吸收不断减少,碳平衡能力呈上升、下降、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四种趋势,碳排放呈“东多西少”分布,碳吸收与碳平衡能力分别呈“西多东少”和“西强东弱”分布。(2)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和城镇化综合指标不断提升,其中空间城镇化大致呈“西高东低”分布,其余则呈“东高西低”分布。(3)除空间城镇化外,中国整体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的关系均为反馈型,而各省域增长保护型数量最多,中立型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