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1月~12月上海闸北地区地面空气臭氧污染浓度连续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臭氧小时浓度均值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60μg/m3的频率为2.88%,其中6月份超标率居全年之首,1月、2月和12月超标率为零.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表明,日最大值出现在12时~14时之间,具有受污染地区光化学过程臭氧生成的典型日变化特征.臭氧浓度日振幅6月最大,2月最小.5月份臭氧月均浓度91μg/m3全年最高,最高小时均值浓度350μg/m3出现在5月19日,说明上海中心城区空气中臭氧生成可能受到前体污染物的浓度影响更大.太阳紫外辐射、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O3变化的影响分析,在高温晴朗的天气中观察到NO2/NO比值与O3成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2.
以目前国内市场上广泛使用的醇酸调和漆为研究对象,利用按照ASTM E1333-1996标准自行设计的环境测试舱,采用酚试剂比色法,检测醇酸调和漆样品涂刷后空气中甲醛浓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出相应的甲醛释放率,分析甲醛释放特征,并考察环境温度、空气置换率、环境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影响,同时,建立了甲醛释放率的实测曲线,为建立预测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3.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t.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占,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74.
《化工环保》2008,28(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中苯系物的去除方法,步骤包括:(1)选择新鲜翠绿、生长良好的刚毛藻附着在网状载体上,置于自来水中驯化培养1—2d;(2)将驯化后的载有刚毛藻的网状载体置于深度为20~40cm的工业废水水面上,处理时间2~6h。驯化、处理条件:光强2500—3500lx,相对湿度35%~50%,温度15—25℃,光暗周期比为12:12。用刚毛藻处理污水中的苯和甲苯,一次去除率可达62.7%~78.6%,且运行设备简单,投资少,  相似文献   
75.
2009年广州能见度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2009年的广州大气能见度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资料统计,结合定性分析、相关性计算及各时间尺度中物理量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和各因素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整体能见度水平略有提高;24h的降雨量、气温差值较大时,该日的能见度小时均值波动较大;风速、相对湿度与中尺度(24h)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强;降雨量、气温对小尺度(1h、5min)能见度影响显著;相对湿度水平能制约风速对能见度的改善作用。灰霾现象等与能见度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17-2019年中卫市环保局提供的环境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中卫市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卫市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4月开始一直到夏季,中卫市典型的大气污染源为,中卫市中度以上污染主要为PM10污染,大多由扬沙、浮尘天气引起.PM2.5...  相似文献   
77.
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苏州市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了定量描述这种现象,文章定义了一个新的敏感性参数。能见度的减小速度存在一个临界点,该临界点把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分为2部分。这2部分的敏感性参数在常州相差27倍,在苏州则相差16倍。由于颗粒物吸湿增长的作用,临界点所对应的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临界点两侧敏感性参数的差异增大。因此,相对湿度大的地区(如沿海地区)能见度的治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拥有更好的机遇。此外,与粗粒子相比,细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78.
成都市冬季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刘凡  谭钦文  江霞  蒋文举  宋丹林 《环境科学》2018,39(4):1466-1472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5年12月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如相对湿度(RH)、能见度、颗粒物(PM10、PM2.5和PM1)浓度、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以及PM2.5中SO42-和NO3-浓度,探讨RH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颗粒物浓度和高RH协同作用导致低能见度事件.观测阶段,PM2.5在PM10中的平均比重为64%,表明成都市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严重;随着RH增加,PM2.5/PM10显著增加,表明高RH会加重细颗粒物污染.随着PM2.5浓度增加,能见度呈幂指数下降;在相同PM2.5浓度下,RH越高,能见度越低.当颗粒物浓度较低时,RH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较强;当颗粒物浓度较高时,大气消光主要由PM2.5浓度控制,RH对能见度的影响减弱.当RH大于70%时,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均值分别从0.27和0.11(RH小于40%)增长至0.40和0.19,表明较高RH对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单独或协同影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9.
为考察相对湿度对激光粉尘仪测量室内PM_(2.5)的影响,更客观真实地评价室内PM_(2.5)的污染状况。室温下在实验室环境舱内分别以去离子水、NaCl溶液、CaCl_2溶液、大肠杆菌溶液为水源在加湿器发生的过程中同时记录环境舱内相对湿度和PM_(2.5)的变化情况,考察激光粉尘仪PM_(2.5)实时测量值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湿器加湿过程中相对湿度急剧变化对PM_(2.5)实时测量值有显著影响;初始PM_(2.5)浓度越大相对湿度对PM_(2.5)实时测量值干扰越敏感,当初始浓度为500μg/m~3时,PM_(2.5)实时测量值变动的敏感点相对湿度为60%;水中盐离子、微生物等物质大大增加了液滴对激光的散射作用,水中杂质浓度越高,PM_(2.5)实时测量值越大,NaCl溶液浓度为250mg/L时,PM_(2.5)实时测量值达到1 000μg/m~3以上对应的相对湿度值仅36%。  相似文献   
80.
2014年6月南京大气复合污染观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二次无机盐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盐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是提高对污染过程认识的关键.以2014年6月南京地区两次污染事件为例,研究了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盐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次污染过程均表现出显著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污染初期,臭氧浓度较高,大气氧化性强,气态硝酸具有较高的生成潜势,为细颗粒物中NO3-的快速生成创造前提条件,后期相对湿度(RH)升高对NO3-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当RH大于多组分的共同潮解相对湿度(DRH*)时,NH4NO3潮解平衡时NH3和HNO3的理论分压积显著降低,低于观测得到的分压积,有利于NO3-生成,同时,观测和理论的分压积差异能够很好地表征NO3-的浓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