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质类、环境类、畜牧业类、社会类、经济类、水利工程类上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少;③文献中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区多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④从模式类型看,关注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的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水土保持模式、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的文献相应较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综述研究,从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尺度、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基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应用(改良)香根草等高植物篱技术治理与稳固昆明九乡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病害边坡.试验结果表明,与周边30m范围内发生大量山体滑坡的边坡相对照,该生态恢复工程明显发挥出了防止侵蚀、稳定边坡的作用,且大大改善和恢复了喀斯特石漠化病害边坡的生态环境,突破了土石方工程方法单一、造价高、景观差且阻断该区域植被系统形成的现状.  相似文献   
53.
基于GIS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GIS无论在理论上或应用上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本文探讨将GIS运用到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中,结合规划原则阐述了GIS在石漠化规划中的实现过程。实例应用表明,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为规划提供完整、准确、快速的基础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4.
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德江县石漠化面积为70 6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6%),明确了德江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德江石漠化的危害;从地形地貌、岩性、降水、耕种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德江县石漠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5.
贵州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贵州喀斯特分布面积广;森林覆盖率低;石质荒漠化面积大且集中连片;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以现代林学和生态学的观点,运用人与环境互为促进,互为制约的思想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比较深入地分析探讨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6.
石漠化是现阶段贵州省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文章在说明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GIS技术发展的介绍,阐述了基于GIS技术监测和保护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并分析了GIS技术运用于监测和保护石漠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广该技术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7.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分析,全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 187 km2占到7.4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 920 km2,占到全省的20.39%,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贵州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持久的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治理模式: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禽)生产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坡改梯模式,环境移民与开发式扶贫模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等。正由于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表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消除贫困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59.
喀斯特石漠化及其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首先从概念、成因及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石漠化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片面,缺乏定量研究,标准不统一和缺乏景观水平上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体系,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石漠化,可以解决目前石漠化研究中的某些相关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展望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即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及其分区、石漠化过程空间动态模拟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0.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t.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占,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