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针对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长兴县、金华市金东区、绍兴市柯桥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水质调研工作,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进出水的电导率、TN、NH3-N、TP等指标间普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TN的进出水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72 0、0.455 9,TN是影响进出水电导率的主要指标;电导率-TN含量的拟合方程经...  相似文献   
92.
基于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 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 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 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52,16年间生态强度指数增大了近3倍,单位可承载面积内的实际生态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有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93.
皖浙赣交境地区南华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浙赣交境地区南华纪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广,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布。因地层分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常有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皖浙赣地层小我和广丰地层小区。本文分别介绍了各地层小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划分及对比,分析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及岩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4.
The interest of culturing bivalved shellfish (including mussels, clams, oysters etc.),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consumption has been hampered both by high levels of heavy metals and toxic algae.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Hg, Cd, Pb, Zn, Cu and As) were determined in soft tissues of different shellfish from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East China Sea.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analyzed exhibited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Zn > Cu > As > Cd > Pb > Hg. Comparison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among species indicated that Bivalves clearly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as useful bioindicators; howe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 one species is universally suitable, as is true of any organism used in these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tals was also investigated along the Zhejiang coast, which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Hg and Cd detected did not vary greatly and presented a similar spatial pattern at different sampling sta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Pb were highly variable at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The amounts of heavy metals in soft tissue of shellfish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related species from other seas in China and world marine wate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astal area might be considered relatively un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in shellfish also below the seafood safety limits for huma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95.
近50年浙江省耕作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章明奎  常跃畅 《环境科学》2013,34(11):4399-4404
为了解浙江省耕作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的长期演变,利用历史资料和近期土壤质量调查数据探讨了近50年来浙江省耕作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浙江省耕作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变化程度和方向因历史时期和土壤类型而异.从1958~1980年,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明显,平均增加幅度达40.34%;土壤pH值有轻微的增高趋势,平均上升约0.05个pH值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8年,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总体平均降幅为5.58%,但各土壤分布区中水稻土有机质的变化有所差异,其中,河谷平原区呈现增加趋势,而水网平原、丘陵山地和滨海平原区呈现下降趋势;潮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幅为29.48%;盐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幅为14.60%;土壤pH值普遍呈现下降,全省耕作土壤平均下降了0.25个pH值单位,水稻土pH值的平均下降高于盐土和潮土.分析认为,施肥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引起耕作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浙北平原富硒土壤资源区硒来源的定量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星  潘卫丰  岑静  马学文 《环境科学》2013,34(7):2775-2781
明确硒元素含量不同来源组分(自然背景组分和外源输入组分)贡献率是评价富硒土地资源是否具有可持续利用性的前提.以嘉兴市秀洲富硒土地资源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地学分析和多元统计交互验证,将该区域土壤硒来源定性分离为自然背景组分和含外源输入组分,并采用频数分布函数为工具,对硒含量不同来源组分的贡献率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秀洲区富硒土地硒含量来源自然背景组分的贡献率占90%,外源输入组分占10%,表明秀洲区富硒土地资源具有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
浙江省人地关系变化阶段特征及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这些地区的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看。若缺乏科学的人口再生产与土地调控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将直接制约这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翔实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人地关系阶段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浙江省人地关系紧张的状况有着历史延续性。接着分析了浙江省现代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在于不断减少的耕地问题。探讨了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动的内在联系。认为只有遏制耕地减少的态势才能缓解浙江省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同时对浙江省未来人地关系发展的态势进行了预测,佐证了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未来人地关系将日益恶化。最后。提出了浙江省人地关系的调整策略。试图为经济快速发展且人地关系紧张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8.
介绍浙江省及省会城市杭州的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概况。浙江省现有各类污染源9324个,总功率4242kW;高压线(缆)513条,总长11606km;变电站304座;无轨电车3条。杭州市有各类污染源4210个,总功率2366kW;高压线(缆)88条,长度1726km;变电站55座。分析了各类污染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排污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了浙江省内4家典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两家企业开展了实地监测,通过分析生产工艺及其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确定了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产生和排放环节,计算了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系数,估算了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和排放量.结果表明,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主要产生及排放环节为涂装工序;现阶段浙江省内仅有部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对喷漆废气进行了高效处理;除涂料外,溶剂型清洗剂也是该行业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计算得出的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产生系数为0.20 t·t~(-1)、 3.92 kg·辆~(-1)和29.36 g·m~(-2),排放系数为0.13 t·t~(-1)、 2.63 kg·辆~(-1)和19.72 g·m~(-2);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量为2 425.84 t,排放量为1 627.54 t.  相似文献   
100.
该研究以浙江省2014-2019年PM2.5浓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时间上季节变化差异显著,总体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分布规律,每年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特征.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日最低地表气温(MI-GST)、日最低气压(MI-PRS)、日蒸发量(EVP)、日最小相对湿度(MI-RHU)、月植被覆盖度(FVC)、日降水量(PRE)、日极大风速(MM-WIN)、日平均相对湿度(AV-RHU)、铁路密度(Railway)、日最大风速(MA-WIN)、日照时长(SSD)、海拔(DEM)、日平均风速(AV-WIN)和河流密度(River)等15个因子对PM2.5浓度影响显著;随机森林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变异解释量(R2)分别为0.133、17.83%和0.834,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0.278、40.48%和0.575),表明随机森林更适合浙江省PM2.5浓度估测,该研究揭示PM2.5时空分布及相关因子分析,为限制空气污染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