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探究山区河道型水库中,滑坡涌浪产生的冲击波对重力坝漫坝的影响,运用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探究近坝库区滑坡涌浪冲击波到达坝前时,坝前首浪最大振幅与涌浪漫坝体积的关系。结果显示,坝前首浪振幅沿坝体两岸向中间减小,坝段中心容易出现最小值;漫坝体积随首浪振幅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坝前首浪最大振幅与涌浪漫坝体积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漫坝体积受滑坡体角度与滑坡体积影响显著,进而构建漫坝体积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能够为大坝安全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叶红  王海燕 《四川环境》2005,24(6):102-104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工业上的表现形式,在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时必须要对产品体系进行规划。本文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原则,引入了模糊重心综合评价理论,通过定量的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多个产品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产品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新型吊卡销的结构和原理与安全性,剖析了可更换小月牙式油管吊卡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土壤有机质级份的红外和热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燕  李爱民  李超  代静玉 《环境化学》2005,24(3):288-292
用红外分析(FTIR)和热失重分析法对从三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黄泥土中提取出的FA,HA及用酸性二甲基亚砜(DMSO)和HF—HCl两种方法提取胡敏素的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敏素占腐殖质总碳的60—70%,FA和HA分别占10%和15%左右;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DMSO-humin,HF-humin 1.HF-humin2在波数2930/1640处的吸收强度比分别为1.18—1.44,0.32—0.43,0.37—0.41;DMSO.humin在78—86℃和264-282℃出现了主要的失重峰,HF-humin1和HF—humin2的主要失重峰在333—338℃和438—458℃之间,FA和HA的主要失重峰分别在300℃和359℃左右,说明用DMSO提取的胡敏素脂肪族类物质较多,缩合程度较低;而用HF—HCl提取的则含较多的芳香族类物质,缩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介绍了红浅稠油污水处理站采用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216t/h软化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了分置式反应罐,将混凝、反应、加药、沉降、颗粒吸附有机结合,优选出高效的污水处理药剂,首次在新疆油田公司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改性纤维束过滤器和216t/h软化水处理装置,优化了各节点的配套工艺,使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加药浓度、隔油、反冲洗周期等参数优化,保证了红浅稠油污水回用锅炉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累计处理回用污水约730万m3,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6.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不同省级区域雾霾、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本文提出针对雾霾的引力模型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该矩阵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全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全国雾霾的莫兰指数值显著,且取值介于0.367—0.460之间;雾霾"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移动的趋势,移动距离为76 557 m;雾霾的莫兰指数值为东部省区最大,西部省区最小,中部省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的雾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U"型曲线,而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则呈倒"U"型曲线,其中中部省区的曲线最为陡峭,西部省区次之,东部省区最为平缓。环境规制每增加1%,只有西部和东部的雾霾相应减少,且各自相应下降0.009和0.010个百分点。西部和东部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均显著,而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1)雾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的特点,全国和三个区域的雾霾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依赖性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呈加强的趋势;雾霾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东部省区最强,西部省区紧随其后,中部省区最低。(2)西部和东部省区部分省市还未过拐点,全国意义上的环境库茨涅兹假说是不存在的,或者是至少还未出现。(3)西部和东部环境规制效果较为理想,而中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效果不佳;从全国总体来看,当前的环境规制整体上对雾霾并未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4)东西部省区和中部省区经济增长对雾霾溢出效应分别表现为正向和反向;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建议加强对雾霾的区域协同治理,重点推进西部和东部省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和完善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78.
多孔介质中NAPLs流体毛细管指进形态及分形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颖  杜晓明  杨宾  伍斌  徐竹  史怡  房吉敦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13,34(10):4058-4065
非水相流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s)如石油烃类和有机溶剂类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不同性质流体入渗形态的识别是确定污染范围、有效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前提.本研究选取不同性质的4种NAPLs流体,建立可视化砂箱模型,比较4种流体在不同粒径石英砂中指流形态差异,并引入分形理论对迁移形态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NAPLs流体指进过程属于毛细管指进,主要驱动力为毛细力;同种污染物或同一黏度数量级污染物之间指流宽度和渗流面积变化趋势与毛细管数和邦德数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指流宽度和渗流面积随着介质粒径的减小和流体黏度的增大而增加;指流宽度和渗流面积与渗流面的质量分形维数呈正相关,质量分形维数可以作为指流宽度和渗流面积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79.
结合汶川震区调查资料,利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碎石土填料的岩石场地重力式挡土墙的地震土压力及其分布规律,并以此对我国现行铁路、公路抗震规范做合理性讨论和细化.研究发现,地震作用下,挡土墙的动土压力沿墙高呈单峰曲线状分布,且60%~80%集中作用于挡墙中部;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地震土压力分布逐渐偏离现行振震设...  相似文献   
80.
碳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各界十分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城市碳排放时空演进的动态监测是实现区域"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在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出2000~2020年主城区153个乡镇街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以及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了近20年主城区碳排放的时空动态演进及重心迁移.结果表明:①近20年主城区乡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趋同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②近20年低、中等相对长度的乡镇街道数共计126个(占比82%),表明主城区乡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低、中等弯曲度的乡镇街道数共计138个(占比90%),说明主城区乡域碳排放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较为稳定;协同增长类型的乡镇街道数共计113个(占比74%),表明主城区乡域碳排放格局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③近20年时空凝聚指数均大于70%,说明主城区乡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④近20年主城区碳排放重心分布于106°30''43″~106°32''42″E,29°33''34″~29°35''56″N之间,重心整体上向东北方向迁移,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转变为"东北-西南"格局.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提供参考,并为西部其他同类型山地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