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494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根据湖南地区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比较国际建筑节能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通过工程设计实例,探讨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进措施,并预测了节能建筑在我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2.
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慨述了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指出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是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养殖业废水直接排放和频繁使用农用化学品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提出了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控管理体系、推行农业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等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3.
云南野生稻包括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和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是属于全国仅存的几处宝贵基因资源库之一。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及其相应的基因,在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在对云南野生稻居群长期调查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野生稻居群濒危的现状,认为热区经济开发、游牧、木材消耗、采集草药、外来种入侵和环境污染等农村经济活动是致濒的主要因素。阐明了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完善保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调整种植结构是当前云南野生稻居群保护管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四项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4.
城市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结构、功能、机理、机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5.
海平面上升对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50年来,海平面持续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日渐明显。综合分析了我国海平面上升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6.
西北地区种植业需水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面积定额法估算泾河流域31个县的农作物需水量,从农作物需水结构着手,探讨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作物需水量总计740 543.20万m3,农作物需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较高,为41.58%。粮食作物需水定额较经济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言,菜、瓜类、水稻、棉花等需水定额较高,向日葵、薯类、胡麻等较低。各县(区)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较大,平均值为4 583 m3.hm-2;泾阳县最高,为5 682 m3.hm-2,定边县最低,为4 022 m3.hm-2。由于事先设定大多数作物的需水定额不随县(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泾河流域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为此,提出合理利用泾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的4项对策:调整种植业结构;多角度实施农业节水;完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方法;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林牧业。  相似文献   
127.
介绍了甲醛污染的危害,分析了昆明市48家室内空气甲醛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超标率高达91.7%,最高浓度为0.74mg/m3,超过国家标准8.25倍。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在简要介绍沭阳县水环境概况后,着重分析了该县的水污染现状和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水环境安全管理和污染防治的建议,建立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协调机制和沭阳水环境保护机制,完善水质监测,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防治,建立清污分流系统,并加强宣传教育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9.
2009~2018年太湖湖泛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华荣  朱广伟  王雪松  李骏  陆隽 《环境科学》2020,41(11):4914-4923
基于2009~2018年的每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的逐日巡查成果,以及相关太湖气象、水文、水质和水华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太湖湖泛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年际差异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太湖湖泛强度年际变化的因素及防控途径.结果表明,2009~2018年10 a中太湖共发生大小湖泛事件75次,平均湖泛面积1.35 km2,最大面积9.20 km2,平均持续时间3 d,最长持续16 d;湖泛发生引起了水体有机质、氮和磷等水质指标明显增高;湖泛的发生均在水温20℃以上,发生首日均处在5~9月;年际湖泛强度变化较大,2017年湖泛强度最大,2018年次之,而2014年湖泛强度最小;年际湖泛强度与蓝藻水华强度及5~9月的湖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营养盐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表明年际气候条件的波动对湖泛情势影响很大;湖泛的形成与河口区蓝藻水华的堆积关系密切:除了5次草源性湖泛外,70次藻源性湖泛均发生在入湖河口附近水域,河口区的底泥污染状况及底泥悬浮状况可能对湖泛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形成湖泛的腐烂物质、来源、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湖泛分为藻源性湖泛和草源性湖泛这2种类型,藻源性湖泛又可分为港源型、迁移型和原发型这3种.结果表明,控制蓝藻水华强度是降低湖泛风险的根本途径,而避免河口区蓝藻水华过度堆积及厌氧分解的措施,如对蓝藻水华的及时打捞、工程措施形成的局部流场改变、蓝藻水华的离岸打捞工程和滨岸水华堆积区的应急曝气工程,以及河口区的污染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是降低湖泛发生风险的工程措施选项.  相似文献   
130.
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作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武器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研究分析了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构成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导弹作战在其中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从技术和战法层面提出了应对敌方电子侦察、干扰和电磁杀伤的措施,从而提高导弹作战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