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529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321篇
综合类   759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 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 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 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 种类型,其中有1/3 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根深蒂固是造成前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协调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可持续途径在于,遵循人口、产业、城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进财税/绩效体制改革,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有序推进城乡土地统筹置换。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施工场地内安全标志的可见性,选择建筑施工场地内常见的门架式出入口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观察行为中门架式安全标志的有效布置位置.首先在理论层面,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行走路径、视野以及安全标志可见域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门架式安全标志有效布置区域的理论表示范围;然后在实验验证层面...  相似文献   
993.
长沙城际铁路隧道沿线砌体房屋安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对周边造成影响,砌体结构房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量大面广,但抵抗变形能力较弱,其往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为了解隧道施工沿线砌体房屋的安全风险,基于风险指数法和风险矩阵法,建立了一套新的综合风险指数矩阵评价体系。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和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选取了符合隧道沿线砌体结构特点的风险因素,并从隧道-建筑作用机理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权重分配。最后,依托于长株潭城际铁路对体系进行了验证和校对,得到符合实际工程的评价标准,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较好的满足工程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94.
为解决当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赛事应急管理体系,提升赛事应急管理能力,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构建“综合协调”型赛事应急管理组织结构模式,“五位一体”的赛事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路。采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内外部物质、信息交流,法制建设与思想行为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维持应急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大型体育赛事应急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995.
为帮助建筑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开展两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安全行为习惯的特性,提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的塑造策略和方法,设计应用方案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全行为习惯具有稳定性、自觉性和自动性;安全行为习惯塑造以低起点、小坡度、抓细节、重坚持、多实践为核心要求,以班组层面的塑造活动为核心任务;安全行为习惯塑造在过程体验和长期效果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强制力和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第三方施工对城镇燃气管道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确定失效因素,利用G2赋权法对因素赋权,并引入物元模型分析失效可能性;然后,建立喷射火焰、闪火和蒸气云爆炸的数学模型计算管道泄漏的伤害面积,确定失效后果等级;最后,根据API 581中的风险矩阵得出燃气管道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等级。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兼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优点,能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997.
李莎莎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0):156-161
为了研究多专家对多方案的比选排序规则及数据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云化AHP算法处理该问题,并用以地铁隧道施工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对于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使用云模型嵌入AHP构建云化AHP模型对专家提供的不确定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在考虑实际工程背景下的方案偏好排序。使用合作博弈模型得到多个方案排序的综合排序。根据方案权重最大原则确定最优方案。分析了3位专家对3种隧道施工方案的偏好排序,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工程背景,盾构法施工是最优的。与现有4种模型进行对比,说明了其能更好地处理数据的不确定性,综合专家决策群意见,且数据量和计算量较小。  相似文献   
998.
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以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变化为焦点,运用太湖流域1985、1995、2000 和2010 年4 期土地利用数据及90 m DEM数据,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密度指数、增量比、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及建设用地高程指数等指标,探寻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高程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流域整体扩张的热点从中等高程区向较高和较低高程区转移,且向较低高程区转移态势尤为凸显,流域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流域东部下游平原河网及北部沿江的城镇密集区和南部苕溪上游山谷地带建设用地向较低高程区逐渐扩张的趋势,而在除苕溪外的流域其他上游山地丘陵区逐渐向较高高程区扩张;新区开发及新城建设推动着城乡建设用地快速扩张,适宜建设土地供给有限与土地财政驱动下用地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迫使建设用地扩张走向较低和较高高程区,尤其苏南城镇密集区向较低高程区转移趋势更显著;建设用地向低海拔地区扩张必然挤占自然蓄滞水空间,分割和阻塞自然行洪通道,且地势低洼处洪水易蓄难排,而高海拔地区扩张会加快汇流缩短下游洪峰时间,导致区域水文安全隐患和内涝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999.
建设活动消耗了大量能源,研究建筑业能耗测算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建筑业的节能减排. 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测算建筑业能耗,分析建筑业能耗对部门间联系、部门能源强度和建筑业规模等因素变化的敏感性,提出部门对建筑业能耗的技术责任系数和结构责任系数,以判断部门在降低建筑业能耗中的责任. 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建筑业能耗为1.07×109 t(以标准煤计);技术责任系数最大的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489 8),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0.479 8)和化工(0.211 8)等;除建筑业外,结构责任系数较大的部门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0.276 4)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246 0)等;建筑业能耗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243 8)和非金属矿物制品(0.203 4)等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最敏感. 降低建筑业能耗应注重促进高能耗建材生产节能、强化建设活动科学管理、推广高性能低能耗材料应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深化住房市场化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态势与调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用地结构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否高效的晴雨表。1981—2014年间的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人均面积和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6.44倍,年均净增1 311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78倍,年均净增2.37 m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且呈现出大快大慢的波浪状起伏变化态势。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总体处在稳定变化的合理区间,东部地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国50%以上,近年呈微降趋势;大中小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基本保持在50%∶20%∶30%的区间。近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问题严重,人均建设用地居高不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协调,降低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城镇化和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建设用地,短期难以扭转;新城新区建设过多过大,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调控中,要综合防范城市用地无序扩张蔓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功能,实现城市精明集约增长;因地因城因类地制订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调控措施;进一步科学引导我国新城新区的适度理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