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81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21.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2.
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出发 ,根据公路路域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公路绿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探讨植物多样性在公路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多种多样的组合体而存在 ,多样性是自然形成 ;利用植物多样性原理可以提高路域植被的恢复水平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论述了四方山、达尔滨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条件、植被类型、植物类群组成、生活型组成、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等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24.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5.
山西矿区矸石山复垦种植施肥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围绕煤矸石缺乏有机活性物质及有效养分的问题,在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对施肥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物由于吸附性能低,保肥性差,所以施用化肥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大。并从降低复垦的投资与难度以及尽快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生长的植被出发,提出了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化肥与污泥配合施用的施肥策略,并对污泥的施用效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以NOAA—AVHRR遥感数据为基础,使用彩色合成法对新疆地表植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利用不同时相的NDVI影像进行彩色合成可以直观地反映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通过遥感软件对彩色图像处理,还可以对地表植被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7.
ABSTRACT: Discrete cold water patches within the surface waters of summer warm streams afford potential thermal refuge for cold water fishes during periods of heat stress. This analysis focused on reach scale heterogeneity in water temperatures as influenced by local influx of cooler subsurface waters. Using field thermal probes and recording thermistors, w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cold water patches (at least 3°C colder than ambient streamflow temperatures) potentially serving as thermal refugia for cold water fishes. Among 37 study sites within alluvial valleys of the Grande Ronde basin in northeastern Oregon, we identified cold water patches associated with side channels, alcoves, lateral seeps, and floodplain spring brooks. These types differed with regard to within floodplain position, area, spatial thermal range, substrate, and availability of cover for fish. Experimental shading cooled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s of surface waters within cold water patches 2 to 4°C, indicating a strong influence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cold water patch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Strong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s associated with heating of surface layers of cold water patches exposed to solar radiation, superimposed upon vertical gradients in dissolved oxygen, can partially restrict suitable refuge volumes for stream salmonids within cold water patches.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上游具有形成暴雨洪水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是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雨水的截留拦蓄作用实现的。研究区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该系统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截持水量不同,该系统削洪减灾功能的大小不仅与降雨特点有关,而且与系统各水文层前期持水量有关。在连续长时间暴雨情况下,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除对第一次洪峰有削减作用外,对后续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不明显,甚至会使洪峰增高。根据宜昌站30d洪水量的地区组成和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截留持水功能的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9.
ABSTRACT: A meandering stream channel was simulated in the Hydraulics Laboratory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and a series of tests was conducted using four types of vegetation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vegetation on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retention in a stream channel. The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average flow velocity, flow depth, length of vegetation, density of vegetation,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egetative stem, wetted perimeter of the vegetative stem, and injection and flushing time.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vegetation could retain from 30 to 70 percent of the deposited sediments. The ability of vegetation to entrap and retain sediment is related to the length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egetation. The variables describing the flow and the vegetative properties were combined to form a predictive parameter, the sedimentation factor (Sd) that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amount of sediment entrapped by vegetation in a stream system. A relation was developed correlating vegetation length to sediment retention after flushing for flexibility and rigid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30.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