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5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沉桩过程中,PHC管桩内形成的土塞将对桩内壁产生横向胀管作用。建立了PHC管桩土塞胀管作用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考虑沉桩扰动影响,将管内土塞分为楔形区和非楔形区,对土塞的一维平衡方程进行了修正。应用圆柱孔扩张理论解释管桩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对桩外土体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塑性区半径以及考虑土体初始应力的桩外土侧压力的解析表达式。根据圆环受均布内外压力的拉梅解答,给出了管桩环向破坏的判别准则。通过现场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环向箍筋动态应变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定量描述强胀管作用下PHC管桩的环向破坏机制,可用于工程中PHC管桩环向抗拉承载力的验算。  相似文献   
762.
筛选高效破乳剂,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加药方式,提高脱水效果,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针对稠油筛选出高效破乳剂,通过管道破乳应用,得出:FS-21二代破乳剂脱水效果明显比一代有较大提高,原油含水率较低;并且在站外加药,脱水效果明显高于站内加药,药剂用量要比站内少;使用的160多天内FS-21二代破乳剂适用性良好。进一步提高了稠油整体脱水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63.
三通管支管位置变化影响管内爆炸气流分布及爆炸后果,为研究其影响规律,构建等径垂直支管三通管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计算和分析爆炸气流传播、流场变化、速度峰值及压力峰值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支管B与水平支管C长度相同的工况下,C内的速度峰值整体大于B,两支管内的最大气流速度峰值均出现在分岔处,为228 m/s,比A管小26.7%;初次点火正向气流传播和末端反射的正向传播气流均会导致三通处流场气流旋涡、强湍流动能区域和速度峰值;支管位置不同工况下,三通管内气流速度峰值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管内;垂直支管内气流速度峰值随监测点距离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垂直支管内速度峰值与压力峰值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764.
为研究自然冷却(自冷)和喷水冷却(水冷)两种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T)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1个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得了荷载-滑移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物理特征、界面破坏过程及黏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冷试件相比,水冷试件的质量烧失率明显减小、初始滑移发生更晚,且在荷载-滑移曲线下降段中,水冷试件表现得更平缓。在自冷方式下,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在水冷方式下,界面黏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自冷试件相比,T超过400 ℃后水冷试件的界面黏结刚度开始退化,在600 ℃时界面黏结刚度退化较大;无论是自冷还是水冷,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界面黏结耗能系数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765.
为分析再生水铸铁管道腐蚀管垢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管垢形成的理化因素,并与自来水管垢进行对比,采集两种铸铁管的典型腐蚀管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表征技术,系统性地研究了两种腐蚀管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构成等物理-化学双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管垢具有相似的分层结构,但再生水管垢的沉积层厚度大,且内核层的孔隙小、沉积杂质丰富。两种管垢成分均以铁的(羟基)氧化物为主,自来水管垢的主要成分为α-FeOOH和Fe3O4,而再生水管垢除了α-FeOOH、γ-FeOOH、Fe(OH)3等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再生水的沉积物SiO2、Ca(OH)2和Al(OH)3等。影响再生水管垢异于自来水管垢的主要原因源于再生水的水质成分及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766.
介绍了用Wh聚四氟乙烯膜作为渗透材料制作有机物渗透管的方法,并且针对所研制的渗透管的特性、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及渗透率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7.
超稠油蒸汽吞吐注采一体管柱技术,是对多项稠油开采工艺技术进行实践、总结、分析而来。该项技术,解决了作业频繁的问题,实现了不动管柱直接转抽,并可以多次注汽、转抽;由此而改变传统的蒸汽吞吐注采工艺技术,做到注、采、焖、放一体管柱,减少作业工序和降低井筒热损失,降低环境污染及电能消耗,实现超稠油不动管柱开采,有效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生产实效,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768.
浙江油田管5井区块属于低渗透区块,油田开发过程中产出水悬浮物(SS)、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等指标严重超标。未经处理的油田污水如果直接注入到地层中,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会伤害油层的渗透率,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能下降,从而影响开发效果。因而,对其油田产出水采用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工艺处理。文章介绍了注水处理工艺及流程,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出水水质:SS为0.25mg/L,SRB菌数为0,铁细菌数为17个/mL,腐生菌数0,相关水质指标符合《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9.
用标准菌株对比了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监测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结果表明,酶底物法操作快速、简单、结果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满足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