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基于阻尼器反力墙体系的特大型LNG储罐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的固有频率通常介于2~10Hz之间,处于大部分地震运动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事故已经证明,储罐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遭破坏.使用隔震支座来减少储罐的地震作用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特大型LNG储罐,其连接组件对隔震层层问位移有严格限制,尤其是在软土场地中,桩水平抗力与隔震...  相似文献   
42.
应祖光 《环境工程》2012,(Z1):208-210
先简要介绍新型智能材料、即磁粘弹性体的制备;再介绍磁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给出其拉伸、压缩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说明大小变形时的特性;最后介绍磁粘弹性材料在微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可控复合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得到夹层梁与夹层板微振动的均方根速度谱指标,说明磁粘弹性复合结构的微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3.
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较多,迄今其设计方法、有效性和鲁棒性的研究仍不完善。针对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单自由度结构体系的位移响应放大系数,基于min.(max.DDMF)最优化目标函数,系统地分析了阻尼器参数对受控结构位移响应放大系数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双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的简化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对该简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受控结构-DTMD系统参数研究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可为DTMD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简化设计方法设计的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可有效降低受控结构的动力响应,且控制效果的鲁棒性明显优于单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相似文献   
44.
为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从而大幅地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常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实现柔性连接,这便是混凝土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就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隔震器的基本要求、基础隔震技术的优点及其工程应用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某医院住院楼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为例,基于PKPM、YJK、SAP2000对该建筑进行计算和剖析,针对粘滞阻尼器在高烈度区复杂结构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因该建筑从平面图看结构存在凹凸不规则的特性,从0°、33°、90°、-57°共4个角度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附加阻尼比的确定,并阐述了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粘滞阻尼器的分布、时程分析法中地震波的选取。结果表明:结构附设了粘滞阻尼器后,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46.
国产粘性阻尼器的实索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索上附加耗能减振阻尼器是斜拉索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拉索在附加非线性粘性阻尼器后的阻尼特性尚未见试验研究报道。本文对一种国产非线性粘性阻尼器进行了实索减振试验。在工厂内张拉一根长215.58 m的拉索,利用人工激振拉索至一定振幅后测得的振动衰减的位移时程曲线,计算了空索及拉索—阻尼器系统前三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值;同时也测量了阻尼器工作时的阻尼力。试验结果表明,空索的内阻尼值很小,可忽略不计;而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对数衰减率值则与振幅相关。试验测得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前三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均值达到了0.04,可以有效地抑制拉索的振动。将实测对数衰减率平均值与理论计算对数衰减率最大值比较,得到拉索减振设计时可采用的阻尼器效率系数。  相似文献   
47.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了小高层建筑屋顶花园作为TMD的减震原理和该TMD与主体结构频率比和质量比的变化规律,并阐述了对TMD的最优参数设计;最后对屋顶花园TMD的抗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控制地震反应的可行性,因而可有效地用以减轻城市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48.
采用神经网络半主动TLCD对海洋固定式平台的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工作为研究半主动调液柱型阻尼器(TLCD)对固定或海洋平台的减振控制方法。首先建立TLCD-平台结构系统在地震和波浪作用下的运动方程,给出了半主动控制策略,即不断地调整TLCD的开孔率,使其能对平台结构达到最优的减振效果。由于TLCD中液体运动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用神经网络实时调节TLCD的开孔率,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通过设置粘滞阻尼器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式,为与现行抗震设计水平相适应,减震结构和控制装置的设计也应该以可靠度为基础。本文结合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受力特性建立了此类耗能减震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等价线性化方法,给出了层间三线型恢复力模型的等效平均刚度,粘滞阻尼器采用等效线性化的力学模型,建立了安装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等效线性随机分析模型。然后采用随机状态空间方法进行了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基于层间变形失效准则和首次超越理论分析了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可靠度,并以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变形超过其自身极限变形作为阻尼器的失效模式,讨论了粘滞阻尼器可靠度的计算。最后通过一个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框架结构计算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运用。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对振动控制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抗震可靠度进行分析,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区的抗震性能较差,限制了其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抗震体系,核心部位梁柱节点的连接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被动耗能减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应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将耗能器放置于梁柱节点外部或者内部,既与节点形成新的整体部件,又实现自身被动耗能减振,形成“承载‐耗能”双功能的新型节点。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被动耗能减振技术中已经成熟的摩擦阻尼器和金属阻尼器复合形成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梁柱节点,梳理了本课题组首次提出的预制梁柱耗能铰节点后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局限,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结构梁柱摩擦-金属屈服两级耗能节点,形成了高性能预制装配建筑结构抗震体系,对提高我国装配式结构设计要求和推广装配式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给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