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268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分级. 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②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质量表现出2~4级生态系统占主体(82.6%)的特点,生态质量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③生态系统健康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行政范围来看,彭水县、巫山县较好,巫溪县、武隆县等次之,云阳市、万州区等则较差. 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异的成因;并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对该地区人为活动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02.
Understanding and being able to predict forest fire occurrence, fire growth and fire intensity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forest fire management. In Canada fire management agencies use the Canadian Forest Fire Danger Rating System (CFFDRS) to help predict these elements of forest fire activity.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f the CFFDRS is presented with the main focus on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anadian Fire Weather Index (FWI) System outputs. The need to interpret the outputs of the FWI System with consideration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is emphasized and examples are shown of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ual fuel moisture and the FWI System’s moisture codes vary from region to region. Examples are then show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el moisture and fire occurrence for both human- and lightning-caused fire for regions with different forest compos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e of spread,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relative fire behaviour indices of the FWI System for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s also discussed. The outputs of the CFFDRS are used every day across Canada by fire managers in every district,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fire management offi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modeller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system and how its outputs can be interpret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view will expose statistical modellers and other researchers to some of the models used currently in forest fire management and encourag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l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forest fire activity.
B. Mike WottonEmail:
  相似文献   
103.
三峡库区太阳能资源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  祝昌汉  罗勇  高歌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984-1993
利用1961-2007年的日照时数建模计算了三峡库区的太阳辐射,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的太阳能资源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年总辐射量介于3200~4400MJ/m2,与德国等太阳能利用大国相当;“下游多,上游少”是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且在秋、冬季差异更为明显;资源的年变化具有“夏大冬小”的特点,同时呈典型“双峰结构”,最大和次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库区上游太阳能季节差异大,而中、下游四季差异相对较小;库区太阳辐射以散射辐射为主(平均为64%),上游尤其明显;1961-2007年,资源量与直射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在夏、冬季下降尤为显著,分析表明这与轻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增加有关;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资源量开始回升,有利于库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4.
马仕君  周传斌  杨光  赵志岚  刘懿颉 《环境科学》2019,40(12):5593-5603
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即使在封场后其存量垃圾仍将持续产生温室气体、恶臭、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点领域之一.生活垃圾填埋场物质存量、组成成分和理化特征是掌握其潜在环境影响的关键.但是目前关于填埋场物质存量及其环境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最为密集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基于国内外报道的科技信息和统计数据,对11个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量、组成成分、填埋场存量及关键元素碳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 4 Tg,平均每年增长0. 8 Tg,其中卫生填埋处置占58. 9%;②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量为230. 1 Tg,其中食物、塑料和纸类垃圾的累计填埋处置量最多,分别为109. 6、38. 9和29. 6 Tg;③2001~2017年,大湾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碳输入量为50. 0 Tg,通过填埋气排放的碳为7. 1 Tg,通过渗滤液排放的碳为1. 5 Tg,累积碳存量为41. 4 Tg.本研究可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为大湾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陈国建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74-279,334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6.
对四湖地区的农产品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地区的农产品优势资源为大米,淡水鱼、牲猪、蔬菜和水生经济作物中的莲藕等。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存在的问题障碍了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变区域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7.
西北干旱荒漠区生境严酷,物种贫乏,植被稀疏低矮,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生境恶化。利用当地有限的水源来实现干旱荒漠区的植被恢复,防止流沙蔓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裸地为立地条件,利用当地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cs)或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选择合适的生境,采用人工种子库和幼苗移植等方法,促使已缺失的植物种在目的地重新定居;另一方面,利用灌丛效应选择合适物种加以配合,提高干旱荒漠区的植被盖度。研究表明:以上两种途径对实现干旱荒漠区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下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地层内的层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沉积含矿层序内矿石矿物和成矿元素组合、沉积结构构造,成矿温度、同期热液蚀变作用,以及Pb、C、H、O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与依据,提出了“沉积-海底喷出沉积成矿模式,即热水溶液在对流循环过程中,从下伏岩石中萃取大量金属,形成含金属热水溶液,再从海底喷出,与海水混合后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矿物大量沉淀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最新的TROPOMI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近2a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TROP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与地表NO2浓度监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演产品能够反映地面真实的NO2污染状况;粤港澳大湾区NO2柱浓度分布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圈层结构,高NO2柱浓度区域面积约为4468km2,占大湾区总面积的8%,低NO2柱浓度地区的面积约为25331km2,占比超过了45%;大湾区上空的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存在明显的“冬高夏低,春秋过度”的季节性差异和周期性波动特征;影响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度(DNB,夜间灯光)、植被状况(NDVI,植被指数)和地形因子(DEM,数字高程)与地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137Cs示踪技术在滦河源区栗钙土风蚀速率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2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7Cs的比活度.结果表明,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37Cs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式分布,其最大渗透深度可达约30cm;利用137Cs示踪技术估算的研究区土壤风蚀速率在0.1842cm·a-1和0.2897cm·a-1之间;栗钙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137Cs的比活度差异显著,即细粒(粒径≤0.10mm的极细砂、粉粒和黏粒)中137Cs比活度大于细砂(0.10~0.25mm)中137Cs比活度大于粗粒(0.25~2.00mm的中砂、粗砂和极粗砂)中137Cs比活度.可见,运用137Cs示踪法可以定量估算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但需综合考虑137s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因素,以使其结果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