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煤矿酸性水治理方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煤矿酸性水处理方案的评价提出最终选用的工艺。首先提出酸性水的问题及要求达到的目标,提出三个供选方案,然后,分别对这三个方案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确定评价因子及模糊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最后以该值作为选用方案的依据,这样避免了方案选择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2.
大型针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运用缺氧水解 -好氧 -混凝工艺处理大型针织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 ,该工艺切实可行 ,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
改性活性氧化铝除磷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硫酸铝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pH、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398.364 m2/g,提高了14.22%...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选择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建立了含氮消毒副产物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测定方法.以甲胺为前体物,考察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在碱性条件下TCNM的生成量比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高,TCNM的生成量随着pH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在投氯量2~8mmol·L-1的范围内,TCNM的生成量随着投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投氯量由8 mmol·L-1增加到12 mmol·L-1时,因自由氯的浓度较高,甲胺还通过其它路径发生反应生成了腈类和醛类,从而使TCNM的生成量降低.在甲胺投加量0.5~4 mmol·L-1的范围内,TCNM的生成量随着甲胺和氯胺的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在10~30℃范围内,温度对甲胺生成TCNM的影响较明显,温度越高,TCNM的生成量越高.甲胺氯化形成TCNM的过程符合亲电反应的机制,HClO和ClO-可以作为亲电试剂进攻甲胺最终形成TCNM.  相似文献   
16.
以石英砂为载体,用碱性沉积法制备了铝盐改性砂,在静态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铝盐改性砂对锌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铝盐改性砂的吸附效果优于石英原砂,石英原砂对Zn2+去除率为41%,铝盐改性砂对Zn2+去除率可达到68%;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大,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逐渐减少;铝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当pH为9时,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的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经过改造使CODcr为1250mg/1左右的废水,处理后CODcr控制在100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饮用水在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DBPs)溴氯乙腈(BCAN)对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采用Fe/Cu催化还原的方法降解饮用水中低浓度的BCAN,考察了BCAN的降解效果和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其降解机制及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Fe/Cu具有更强的还原降解BCAN的能力,与零价铁相比,Fe/Cu(质量比为10∶1)的降解效率是其1.5倍.随着Fe/Cu投加量的增加,BCAN的去除率有明显的提高,对于初始浓度为20μg·L-1的BCAN溶液,当Fe/Cu(质量比为10∶1)投加量由5g·L-1增加到10 g·L-1,反应150 min后,去除率由51.1%增加到89.5%.BCAN降解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提高,BCAN初始浓度的变化对Fe/Cu去除BCAN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Fe/Cu降解BCAN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1,1-二氯丙酮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春生  孟壮  徐洋洋  缪佳 《环境科学》2015,36(5):1662-166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建立了消毒副产物1,1-二氯丙酮(DCAce)的测定方法.以L-亮氨酸为前体物,考察了DCAce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氯胺投加量在5~30 mg·L-1范围内,DCAce的生成量随着氯胺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DCAce的生成量随着p H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酸性条件下DCAce的生成量比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高;在15~35℃范围内,温度对DCAce生成量的影响较明显,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L-亮氨酸形成DCAce的过程包括8个步骤,经过取代、氧化、断键、氨基重氮化和还原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后,最终形成DCAce.  相似文献   
20.
丁春生 《环境工程》1997,15(5):60-60
下饲式燃煤器在工业炉窑烟尘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丁春生(杭州资轮箱厂环保处,肖山311200)我厂铸造车间的退火炉和锻造车间的台车式热处理炉,均是60年代建造的手烧炉;煤耗高,烟尘超标,污染严重。前几年,我们对这两座炉窑分别进行了改造,把下饲式燃煤器用在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