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丝状真菌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成为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多种基因功能研究方法都已应用到丝状真菌领域,为丝状真菌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技术策略.本文总结了目前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转座子标签法、基因敲除技术、RNA干扰、超表达及酵母杂交系统等,并对各方法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参42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4株丝状真菌对3种高水溶性染料的吸附脱色,研究了开放体系中影响菌丝成球生长及染料吸附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探讨了菌丝球多次重复接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4菌株对酸性艳红B的去除率接近100%;木霉对3种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99%.开放系统中低时间研磨菌丝的高浓度接种木霉成球良好,酸性艳红B去除近100%.菌丝球的重复接种加速了染料的吸附去除,废水脱色时间从一次接种的72h减至3次接种的12h.  相似文献   
13.
考察11种丝状真菌在3种重金属(Cr(Ⅵ)、Pb~(2+)、Cd~(2+))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重金属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探讨供试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对供试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随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大,高浓度重金属胁迫条件会改变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在14d的观察期内,Mucor sp.(菌株号Mu-tea1)对Cr(Ⅵ)表现出较好耐受性,MIC为220mg/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为3.1cm,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Cd~(2+)有较好耐受性的菌株有Neofusicoccum sp.(菌株号Nf1172)和Penicilliumsp.(菌株号Pe-soil2),MIC均为18mmol/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分别为2.3、2.7cm,与其他菌株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Pb~(2+)耐受性最好的菌株为Pe-soil2,MIC为18mmol/L,在此条件下菌落直径为4.3cm,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利用优势菌株修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研发材料。  相似文献   
14.
史佳晟  杨硕  余雷  符波  刘和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672-3678
从市政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丝状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S1,分析了该株菌分别在纯培养和污泥环境中的成球特性及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alaromyces flavus S1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时,在转速150 r·min-1及pH值为3.0~6.5的酸性环境下更容易形成大量的菌丝球.将真菌孢子接种至原始污泥中无法形成明显的污泥颗粒,而将其接种至灭菌污泥中培养,当pH值为6.8时,能够形成大而稳定的真菌污泥颗粒.在原始污泥中,真菌处理使污泥毛细吸水时间最多可降低36.42%,在灭菌污泥中相比对照组下降了78.68%,这主要是由于真菌的生长利用了污泥中的有机物及真菌污泥颗粒的形成使得污泥粒径变大等因素所导致的,本文结果对于未来以该菌为基础开发生物脱水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ABFT)是一种能高效处理含酚废水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过程中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着大量丝状真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反应器填料表面生物膜种群结构,结果表明,主要丝状真菌种群为克氏地霉.利用苯酚惟一碳源培养基分离出一株具有苯酚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PHE-1,并进行了形态、18S rDNA序列分析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分别接种普通活性污泥、酵母浸粉和土壤三种不同的方法用SBR反应器培养真菌,使其成为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为纤维素乙醇发酵提供新的糖化途径。试验观察发现接种土壤上清液培养真菌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污泥中的酵母菌菌落数达到4.83×105个/mg污泥,分别是普通活性污泥和酵母浸粉的69倍和3.47倍;而丝状菌菌落数可达到4.6×104个/mg污泥,分别是上述两种方法的16倍和7.7倍。采用土壤培养的污泥絮体较大、不规则、松散,菌丝很长,呈单体手状分布,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80%和30%。实验还从微生物动力学参数耗氧速率间接指示真菌数量的百分比在三种情况下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7.
通过降解成分的差异性筛选混合菌,并分析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及性能。以原油、正十六烷和多环芳烃(萘、菲、蒽、芘按10∶1∶1∶1混合)为碳源,从海口近海岸表层(10~20 cm)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出4株降解效率较高的菌种,经染色镜检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是曲霉属(Aspergill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结果表明:4种菌等比例混合构建的混合菌在第9天的原油最大降解效率(89.80%)高于单菌株曲霉属(48.24%)。分离得到的菌株具有降解多种石油成分的能力,混合菌中真菌与细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验室分离的丝状真菌Aspergillus niger SS5对柠檬酸污泥进行了污泥脱水前的生物调理.结果表明,菌液浓度和调理时间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均有明显改善,调理后的污泥负电荷减少,粒径显著增大,结合水含量比未投加菌液的空白对照降低了近40%.同时,真菌调理显著降低了上清液COD及污泥各EPS层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EPS中蛋白质的降解与污泥结合水含量、D50和Zeta电位显著相关,是影响柠檬酸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且有机物的降解并未导致污泥pH值的显著变化,这和柠檬酸污泥拥有较大的酸碱缓冲容量有关.采用20mL/g DS的Aspergillus niger SS5调理柠檬酸污泥,调理3d可使泥饼含水率降至71.98%,且调理过程无化学药剂加入,更有利于柠檬酸等食品发酵类工业污泥的后续资源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污泥中丝状真菌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对生物法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剩余污泥中分离筛选可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丝状真菌,并分析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具体机制.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中存在着可以促进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丝状真菌,从中分离筛选出1株毛霉属的真菌Mucor circinelloides ZG-3,该菌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该丝状真菌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改善效果主要受到接种方式、接种浓度和污泥含固率的影响,其最适接种方式为菌丝体接种,最适接种浓度为10%,最适污泥含固率约为4%.在最适条件下处理污泥可使污泥比阻降低75.1%,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且处理后污泥溶液的COD值约为310 mg·L-1,处理后的污泥仍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M.circinelloides ZG-3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主要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降解和污泥p H的降低有关.因此,采用M.circinelloides ZG-3处理剩余污泥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污泥调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这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 sp.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95.7∶5.8∶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