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黑水河干旱河谷沿程土壤物理参数梯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菊  孙辉  唐亚 《四川环境》2007,26(6):32-35,39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是具有典型的旱季和雨季的特殊气候特征的区域,本区域土壤退化和荒漠化极大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支流黑水河从源头到河口未扰动土壤的物理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河土壤物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砾石在中游部分河段和河口段高,而〉5mm团聚体的变化则相反;5~1mm的团聚体变化不大;〈1mm团聚体河口和源头段高于其余地段;土壤容重沿程增大,非饱和导水率源头地段土壤最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干旱河谷土壤不均匀,不同水热条件及其组合可能对退化程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表明横断山区不同的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和植被退化途径、退化特征和退化过程不同,开发和治理途径与方式也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及物种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伟军  唐亚 《四川环境》2005,24(6):45-49
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取植物的一些原则,并分析了今后所研究的重点。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质,而且具有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选择植物应考虑植物的净化能力、适应性等因素。最后提出了植物研究需要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拟浮丝藻是我国水华蓝藻的一个新记录属,我国对此类水华缺乏研究,成都也未曾有此类报道。2008年7~8月,在原成都世界乐园犀池内首次暴发了大规模拟浮丝藻水华。为了解犀池拟浮丝藻水华的成因,对犀池2007~2008年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犀池富营养化正以每年平均8.1%的速率不断加剧,大规模发生拟浮丝藻水华的营养指数临界值为85,水温为25℃~30℃,pH=8.2~8.8,较小的氮磷比值(TN∶TP=10)有利于拟浮丝藻水华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三岔湖沉积物揭示的湖泊营养化进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0Pb和137Cs定年基础上,研究了三岔湖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垂直和水平变化格局,揭示了三岔湖沉积物的特性、沉积速率、碳氮磷变化格局与人类活动和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三岔湖不同时期沉积物的TOC、TN、TP与三岔湖水质呈现同样的变化格局.建库初期三岔湖水质为贫营养状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质不断恶化.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氮磷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农、渔业、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三岔湖湖泊营养化进程加快.控制人类活动的强度是改善湖泊水质的关键.网箱养殖是三岔湖沉积物中磷的最重要来源,停养后沉积物中磷含量的下降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2016年7月22—24日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空气质量良好,成都市政府采取了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应急措施。为评估这些措施的成效,提出未来进一步改善成都空气质量的措施建议,利用成都2016年7月1日—8月18日8个国家级空气质量监测点PM_(10)、PM_(2.5)、SO_2、NO_2、O_3和CO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地面气象资料,比较了减排前(7月1—15日)、减排中(7月16—26日)和减排后(7月27日—8月18日)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同时量化了PM2.5来源。结果表明,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减排期低压、低风速及无降雨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情况下,PM_(10)、PM_(2.5)、O_3、SO_2和NO_2浓度在开始减排后出现了明显下降;相反,它们在停止减排后出现了明显上升。虽然整个研究时段内市区PM2.5和PM10浓度均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超标天数占总天数50%以上;约80%天数的臭氧日最大8 h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成都已面临雾霾和臭氧的双重污染。虽然雾霾和臭氧污染发生的主要季节不同,但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如NO_x和VOCs)具有共同主要来源。市区与背景点在PM_(2.5)、PM_(10)和O_3的浓度上接近且具有似的变化趋势,表明市区空气质量与区域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成都SO_2浓度受本地源和污染物远距离传输的共同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成都空气质量,建议加强成渝地区区域减排,特别要控制臭氧前体物和二次颗粒物前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韩祎  孙辉  唐亚 《四川环境》2005,24(1):20-26
生态系统服务和产生这些服务的自然资本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间接或是直接的为人类提供福利,并因而成为地球整体经济价值的一部分。本文在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功能及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例和主要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对自然资源实行生态系统管理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多堆的,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评价,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时空异质性,当前的研究中还没有提供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本文最后讨论了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综合考虑区位等因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篱枝叶中P、K、Ca和Mg的矿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银合欢、山蚂蝗等6种植物篱枝叶中养分矿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枝叶中P、K、Ca和Mg随不同树种和不同处理而异,以圣庭树和黑荆树的矿化最慢,埋入土壤的新银合欢枝叶比置于地表的矿化快;在前4-6wk内矿化均较快,累积矿化量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在12wk内所有枝叶中K矿化比例为80%-95%,P为60%-85%,Ca为25%-72%,Mg为20%-64%。除K外,埋入土壤的枝叶中P、Ca和Mg累积矿化量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而覆盖地表的枝叶则随时间平稳上升,枝叶分解过程中残余物的P、K、Ca和Mg存在一个相对富集时期,P和K含量在前12wk趋于降低,而残余物中Ca和Mg含量趋于升高。植物篱枝叶中P、K、Ca、Mg的矿化过程可用单指数模型Mt%=M0%[1-exp(-κt)]较好拟合(式中Mt%和M0%分别为t时刻枝叶中某养分矿化百分比和该养分的矿化势,κ为该养分的矿化常数),P、Ca和Mg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通过单指数模型拟合所得到的这6种植物篱枝叶中矿质元素矿化的半减期与实际观测结果接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应植物篱枝叶养分矿化的半减期、初始矿化势率,以及农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合理制定植物篱的刈割时间和枝叶的使用时间与方式,充分发挥枝叶养分的作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图4表6参16。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地区土壤及矿物中3种重金属形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攀枝花地区未污染农田土、污染农田土、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钒钛磁铁矿矿石,分析其Cr、Ni和Zn的全量、水溶态质量比及其形态,并用体外仿生消化的方法对Ni、Cr的生物可给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污染农田土壤中的Ni和Cr分别超标4.12和4.46倍;各金属在4种样品中都以残渣态为主导,非专性吸附和专性吸附态质量比较低,无定形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和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质量比变化范围较大。应用美国环保局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4种样品中Cr的致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尾矿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应避免该尾矿对儿童的暴露。对Cr和Ni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4种样品对儿童和成人的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对儿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固氮植物篱改善退化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效果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在四川宁南县坡地农业实验站对固氮植物篱在坡耕地上防治水土流失和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等高固氮植物篱在防治土壤养分退化方面效果明显:与传统顺坡种植(CK) 相比,在坡耕地上培植新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 等高植物篱和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等高植物篱,正常耕作3~6 a 后,作物带土壤全氮可增加80% ~130% ,有机质增加20% ~40% ,有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由于肥力状况改善,等高植物篱处理的农作物产量也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钙华是距今约3万年(特别是1万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大规模的钙华沉积是湖泊、滩流、瀑布、泉及台地景观形成的基础,覆盖核心景区2.4 km2的面积。钙华景观是九寨沟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自然美学价值"的核心,是景区的关键吸引力。为九寨沟的持续保护和为未来研究提供支持,本文从钙华沉积物、钙华景观成因、钙华景观变化及其原因、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角度,总结了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钙华景观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钙华退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沼泽化),本文归纳了相关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包括气候变暖、大气沉降、水化学变化、旅游活动、森林采伐、地质灾害等;归纳了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钙华景观形成与重塑的双重作用;总结了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管理工作及其成效。本文提出未来可重点研究:(1)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背景下多圈层(大气、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基岩系统)对水体氮、磷、溶解性有机物、绿藻生物量、钙华沉积与溶蚀的影响机制及程度;(2)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自然与人为干预下钙华微地貌的长期稳定性,水土流失加剧对湖泊透明度、钙华、沼泽化及美学价值的长期影响,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钙华景观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