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金坛市水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并对长荡湖水源进行了水质的现状评价和预测分析,建议长荡湖作为备用水源地,对长荡湖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提出了具体方案。最后提出了加强水源地的生态建没、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等的水源地保护一系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水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江苏段)水质监控预警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NS)、网络、多媒体等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在沿江开发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长江(江苏段)水质基础信息平台、不同功能的水质模型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为区域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服务行业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夏晶  陆根法  钱瑜 《四川环境》2003,22(1):60-62,66
服务业的环境影响表现在水体、大气、噪声、固体废物以及资源破坏等多方面,本文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要采取必要的手段:经济手段、信息手段、宣传教育等,并积极培育服务业的“绿色”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与美国EPA《清洁水法案》和《安全饮用水法案》中适用范围、分类分级、指标项目、标准限值以及修订周期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和修订我国水源地水质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以便捷、高效满足城市现代化客运需求,适应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截至2007年1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0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而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PEA)的地位,是规划层次上实施的战略环评(SEA)。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宝库,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前提,而打造中国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中国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模型,构造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并提出了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软件作用。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从物态、行为、体制、心智四个层面进行,并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体制这一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判断混合菌种的生物沥浸机制,采用添加沥浸混合菌种+作用底物(硫酸亚铁铵、硫粉)、只添加作用底物和仅加硫酸3组实验,估算直接氧化作用(F11),化学氧化作用(F12)和酸性浸出作用(F13)的贡献率,从而获得混合菌种的重金属浸出机制.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生物沥滤实验结果表明,Cu的浸出过程中F11、F12、F13贡献率分别为92.55%、7.45%、0%,说明混合菌种作用下Cu的浸出机制主要为直接机制;Zn的沥浸作用中F11、F12、F13贡献率分别为18.86%、44.35%、36.79%,判定Zn在混合菌种的作用下为间接机制.该法可在实际环境条件下判定重金属的生物沥浸机制,对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以硫酸亚铁铵(FAS)+硫粉(S0)为底物的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及其与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的关系,设计了新鲜污泥、新鲜污泥+10%接种物、新鲜污泥+10%接种物+(0,2,4,6 g/L)FAS+(0,2,4,6 g/L)S0的3个实验组进行10 d沥浸实验。结果表明:投加量为4g/L FAS+2 g/L S0,沥浸时间为6 d时污泥脱水性能最佳,污泥比阻(SRF)和黏度较原始污泥分别下降了83.11%和65.74%。EPS中溶解态PN、PS和结合态PN、PS的含量都随沥浸实验的进行而改变,其中溶解态PS与黏度、SRF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13、-0.813,P<0.05),说明溶解态PS的含量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溶解态PS总量随沥浸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疏水性PS的占比随之增加,污泥脱水性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