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压力强化混凝除藻工艺中藻毒素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预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工艺中,外加压力是否会引起藻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藻毒素泄漏到水体中,影响供水安全,实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含藻水后藻毒素浓度的变化,以及预压力混凝沉淀和预氧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藻毒素浓度的变化和藻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含藻水经0.4~0.8 MPa压力加压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没有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大幅度增加.在0.5~0.8 MPa压力范围内,加压后混凝沉淀取得了较好的除藻除浊效果,蓝藻去除率达到90%~93.5%,浊度1.23~1.95 NTU,而次氯酸钠预氧化混凝沉淀后,蓝藻去除率56.2%~78.8%,浊度8.01~10.7 NTU,说明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三门湾近海有机污染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海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亟需评价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微生物作为对环境变化的首要响应者,可能作为评价污染水平的指示生物.为此,本文采集三门湾和邻近鱼山保护区共21个站点的表层海水,利用Illumina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对比研究有机污染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三门湾的有机污染(A)为4.57±2.41,显著(P0.001)高于鱼山保护区0.43±0.74.三门湾和鱼山保护区的浮游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三门湾水域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SAR406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鱼山保护区,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低于鱼山保护区.多元回归树分析(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MRT)发现浮游细菌多样性主要受pH、有机污染和叶绿素a(Chl-a)的影响,分别控制了27.7%、15.6%和6.7%的多样性变异.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结果表明驱动细菌群落变异环境因子为有机污染、pH和盐度(salinity),共解释了14.8%的群落变异.同时,空间距离与细菌群落组成显著相关,解释了4.42%的变异,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此外,本研究筛选到与有机污染状况显著相关的23个细菌科,各科相对丰度的变化与其已知的生态功能特征相吻合,因此可以作为潜在的有机污染指示种群.本实验结果表明近海有机污染显著地改变了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别是潜在病原菌丰度的增加;此外,筛选到敏感指示种群用于评估有机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宏观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中国SO2排放量为1160万吨,2005年为2549万吨,伴随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s02治理投资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SO2排放量将降至2300万吨(削减10%),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十二五”期间,伴随人口、经济、能源的增长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我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面临微增长、不增长或减排的趋势。应用我国SO2减排宏观控制指标和模式预测了我国2015年SO2排放总量的4种图像或目标。提出了实现SO2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的10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11月12至13日,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福建省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现场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省政府安委会常务副主任、省安监局局长邓云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泉州市副市长周熠明出席会议,省安监局副局长施惠财作了总结发言,省安监局副局长裘松樵主持了会议。全省安监系统代表、部分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安全与健康》杂志社、《中国安全生产报》福建记者站、《海峡都市报》泉州记者站、泉州市级有关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加会议。 据悉,该活动自今年5月份开展  相似文献   
15.
红娇 《环境》2009,(10):66-67
秋天,人们会出现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的症状。专家提醒,如果总是眼干难受、口干发燥,则要当心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由医生确诊后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以完善政策标准与加大政府扶持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增加碳汇及对居民低碳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养为导向”的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7.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对Pb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对Pb耐受的临界浓度为800 mg/kg,在此浓度以下Pb对类芦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类芦生长变缓慢、出现中毒症状,但仍能存活.从富集能力来看,土壤Pb为中低浓度时,类芦的富集能力较强,但Pb浓度超过1 000 mg/kg后地上部富集量增加缓慢,而根部的含量则降低.在各种Pb处理浓度下,类芦地上部Pb含量均大于根部,说明这种植物对Pb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研究发现,类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其地上部Pb迁移总量较高,在土壤Pb浓度为800 mg/kg时类芦地上部的迁移总量可达到221.77 mg/m2.综合分析可知,类芦对中度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麦秆酸预处理后与猪粪混合发酵提高产气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酸处理对麦秆混合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醋酸浓度、时间处理后的麦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进程中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p H值变化和甲烷产量,探究各指标的关系并优化得出最佳醋酸处理组合,以期为酸预处理混合发酵实现高甲烷产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后的麦秆通过与猪粪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甲烷单位产量,增幅为124.28%~207.40%.发酵过程中还原糖、VFA、p H值间相互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醋酸处理的最优组合为浓度3.35%、时间6.75d,最大甲烷单位产量751.97 m L·g-1(以VS计).  相似文献   
19.
厌氧消化生产甲烷是实现剩余污泥(WAS)资源化的重要技术,水解阶段是WAS厌氧资源化的限速步骤。WAS中的酸性多糖(如藻酸盐和半乳糖醛酸等)能够与水中Ca2+等二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类物质,具有维持污泥结构并阻碍微生物水解的作用,被认为是结构性胞外聚合物的主要组分。首先利用藻酸盐为底物经过恒化器培养得到高活性的藻酸盐降解菌群(ADC)。结果表明:投加ADC菌群能够明显提高剩余污泥(WAS)厌氧消化的功能,即在接种比[m(ADC)∶m(VSS)]为0.03 g/g时,污泥的甲烷产量提高了53.6%。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菌群对WAS的几种典型有机成分(聚半乳糖醛酸、葡聚糖和酪蛋白等)均具有较好的厌氧降解能力。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该ADC菌群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96.3%)为主。该成果为强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文章对近年来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藕合等离子体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溶出伏安法、生物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化学传感器法等。列举了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适用范围等,并对各自优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