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洞庭湖区湿地综合资源管理与复合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衰退原因与特征的分析,提出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退火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浅水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衰退原因与特征的分析,提出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退田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浅水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调控湿地生态功能为途径,在分析双退垸次生湿地功能动态变化、现阶段功能特点及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洞庭湖区双退垸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方案,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 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 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赵双飞 《生态环境》2003,12(4):431-435
生态经济分区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文章根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34个适合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研究结果将湖南省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和24个生态经济亚区,与实际相符。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 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 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洞庭湖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区调蓄能力下降,垸高田低,灾害频率上升。为抗御洪水,堤防越筑越高,造成洪水位抬高等副作用。对此,提出流域生态管理对策:①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将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为蓄洪性质的围垦,正常年份耕种,大洪水时用其蓄洪;将封闭式围垦种植改造成为半封闭型的养殖与留湖调蓄;③环境移民城镇安置,缓解人口对土地、湖泊的压力;④进行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⑤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是减灾的治本措施。量大、面广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丘陵坡地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蚀性、所形成土壤的不稳定性及碳酸盐岩植被的脆弱性等特征,在碳酸盐岩区水土流失的风险较非碳酸盐岩区更大,水土流失敏感性受岩性的影响比非碳酸盐岩地区更明显。作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以河池市为例,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区域和非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碳酸盐岩区岩性的差异为主导指标,在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桂西北河池市水土流失敏感区面积比例在99%以上,其中碳酸盐岩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碳酸盐岩区域;从全市来看,水土流失敏感程度较高,其中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面积比例分别达到了31%和237%;水土流失重要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河池市南部的都安大化和中北部岩溶山原区,这些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精确农业发展与我国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西方精确农业的主要目标及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及方法,在理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过程监测及其控制自动化,增加高新技术含量,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专业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计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信息与知识化,逐步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机械工程装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  相似文献   
20.
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识别易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在ArcGIS支持下,选取影响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的4个敏感性因子(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及生境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敏感性很高,前二者的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均占西南喀斯特区域总面积的60%以上,酸雨中度敏感以上区域达50%以上;生境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相对较低,不敏感区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40%。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综合敏感度极高,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鄂东南、广西中部喀斯特峰林平原区及云南、贵州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区。地质背景、地形及气候是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