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4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3661篇
安全科学   608篇
废物处理   425篇
环保管理   1048篇
综合类   8901篇
基础理论   1598篇
污染及防治   1938篇
评价与监测   323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为探究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国际最佳管理措施数据库(BMPDP)和相关论文中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了气候变量和设计参数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NO3--N的影响,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型下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Cfa)>温带大陆气候(Dfa/Dfb)>温带地中海气候(Csb)>寒冷半干旱气候(BSk),对数去除率(LRV)中位数分别为-0.058、-0.212、-0.241和-0.327.设置内部存水区(IWS)、提高植物多样性、设置合理的服务面积比、添加介质土改良剂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表明,气候变量较设计参数更能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NO3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钛涂钌电极为阳极、自制蒽醌修饰石墨毡电极为阴极,对头孢合成废水(COD=25 000~30 000 mg/L、ρ(NH3-N)=850~1 300 mg/L、色度为2 300~2 680度)进行了电化学氧化预处理,优化了电解条件,并对电化学体系的动力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蒽醌的存在可改善电化学氧化降解效果;在电解时间50 min、电流密度0.14 A/cm2、Na2SO4浓度0.1 mol/L、极板间距2 cm、初始废水p H 7.0的条件下,废水的COD、色度、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3%,66.9%,33.6%;BOD5/COD由处理前的0.27增至0.40,可生化性得到改善;COD、色度、NH3-N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均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该电化学体系的应用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 6% ,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 9亿元,而对中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10 0 0 .17亿元。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已高达2 83种,其中一半是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及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不足是外来入侵物种肆虐的重要因素。在外来入侵物种中,除了49.3 %属于无意引进和3 .1%属于自然扩散外,3 9.6%的物种都属于人为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在蔓延过…  相似文献   
15.
含铜酞菁染料废水及树脂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流洗涤方式有效减轻酸污染。含铜钛菁废水采用铁炭微电解预处理技术,树脂废水采用物化预处理技术,再通过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成功地治理了该有机化工废水,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亲水性多孔载体在流化床中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制备的一种新型亲水性多孔聚合物作为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膜附着生长的载体,实现流态化水力条件下的生物挂膜过程.在3个结构尺寸相同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接种污泥浓度、进水有机负荷及载体粒径对亲水性多孔载体生物挂膜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污泥浓度为30 g VSS/L、进水TOC值为350 mg/L、载体粒径为5~8 mm时载体表面的附着生物量最大,反应器运行12 d的载体附着生物量达到4.45 g VSS/L,膜结构稳定,表现出较活性污泥法更高的活性.在进水TOC、氨氮浓度分别为350 ms/L、50 mg/L,HRT为6 h的情况下,两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1%和64.3%,表明载体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TOC及氨氮的去除表现出高效率.挂膜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孔壁上的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要生物相,证明载体内外表面皆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形成合理的生物相分布.  相似文献   
17.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孔径108μm左右的不锈钢丝网动态膜组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性,并研究了出水水头和曝气强度对动态膜泥饼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情况下出水平均浊度1.2NTU,COD平均去除率90%,NH<,3>-N平均去除率97%,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接近.同时发现,在20、40mm的出水水头下,动态膜运行初期膜通量衰减规律均符合泥饼阻力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序批式反应器生物强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株高效苯酚分解菌湿菌体分3批投加于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强化试验,分析活性污泥状态与性能变化,测定生物强化后对苯酚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强化过程的进行,沉降性能改善,污泥颗粒化趋势明显;生物强化后,活性污泥对苯酚降解能力、降解速率及对苯酚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苯酚质量浓度为730~960mg/L时,苯酚完全降解时间可由正常的6h缩短至2h;6h内可完全降解苯酚的质量浓度由原来的880mg/L提高到2080mg/L,处理能力提高了1.36倍;当进水苯酚质量浓度增加到2400mg/L时,6h内污泥对苯酚的降解率仍达到60.1%.  相似文献   
19.
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化厂污泥为菌源驯化甲苯降解菌,接种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含甲苯废气。研究了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和长期运行情况,填料和营养液对滴滤床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对长期运行的压降进行了观察分析。反应器挂膜启动需要6 d时间,稳定运行的平均去除效率为95%,单位体积最大去除负荷为251 g/(m3·h)。结果表明,采用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可以有效去除甲苯废气;以比表面积大的生物陶粒作为填料以及定期适量更换营养液,均有助于提高生物滴滤床的去除能力;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具有压降小、气液分布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清治 《环境》2002,(4):35-35
3月4-8日,亚太地区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亚太地区45个国家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全球环境基金、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