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375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85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2722篇
基础理论   421篇
污染及防治   604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NR 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NR 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特性和动态解过程. HPLC结果表明, B. 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酸、乳酸、乙酸、丁二酸, 这些有机酸的产生导致酸盐溶解. B.pumilus菌液上清中仅检测到少量的葡萄糖酸, 因此该菌溶效果不佳. 在细菌动态溶过程中发现, 经B. cepacia菌处理的酸钙, 其X射线衍射(XRD)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增长降低, 显微镜图像显示酸钙颗粒随时间增长变小, 甚至消失. 而经B.pumilus菌处理的结果表明, 在试验期间内酸钙峰强度和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细菌产生有机酸是溶解酸盐的重要前提, 这是解决板结土壤中难溶性源转化为生物可利用源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尾矿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尾矿的钙、镁、元素的分离,以高镁尾矿为原料,采用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进行酸解,探究尾矿中主要物相在DTPMP中的分解机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投料比对尾矿中MgO、CaO和P_2O_5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对P_2O_5的分解率影响较大,高温更有利于尾矿中镁的溶出,在pH为2. 5,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80℃,投料比为1. 56时,MgO、CaO和P_2O_5的分解率分别达到61. 05%、38. 23%和9. 67%。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底泥中内源氮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原位洗脱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物质和成分的作用效果,以北京市凉水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现场试验洗脱与对照组0~30 cm分层底泥以及实验室模拟洗脱处理前后0~10 cm底泥中pH、Eh(氧化还原电位)、容重、含水率、OM(有机质)、TN、TP和氮、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现场洗脱对0~5 cm厚度底泥的处理和模拟洗脱处理均对底泥中pH、Eh、含水率的改变以及其中TN、TP的去除效果表现显著,其中,现场试验洗脱组0~5 cm范围底泥中w(TN)、w(TP)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4%±17.4%、40.8%±24.4%,模拟洗脱处理对底泥中OM、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1%±4.8%、66.8%±2.0%、43.1%±3.1%.②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TN的去除主要通过对PON(颗粒态有机氮)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过程中PON对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55.0%和73.6%.③原位洗脱对底泥中TP的去除主要通过对Al-P(铝结合态)、OP(有机)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中Al-P、OP对T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37.0%、66.2%和31.3%、43.7%.研究显示,原位洗脱技术可有效去除城市河流底泥处理层中的氮物质,并以有机氮、物质的去除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深化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认识,围绕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污染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源排放量占比高,但工业源入河对水体的影响更直接,水库群运行带来的水沙条件变化对污染沿程演变有明显影响;在水生态健康方面,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湖库富营养化格局发生改变、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风险方面,化工围江、航运污染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着源头区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仍较大、水环境质量仍存问题隐患、水生态系统退化态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等复杂且严峻的形势,未来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仍有诸多挑战.建议统筹长江全流域“一盘棋”,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污染点面源综合管控,着力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同时加快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附与原位模拟实验,研究了镧铝改性凹凸棒粘土(La/Al@ACP)对水体有机的吸附性能及其覆盖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并通过沉积物分级、DGT技术、扫描电镜能谱技术探讨材料覆盖对沉积物形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La/Al@ACP添加后,上覆水及底泥间隙水中含量显著下降,并伴随沉积物有效通量的减少.有机形态分析表明,添加La/Al@ACP后活性态的Lab-Po不断向稳定态的Hum-Po转化,有效控制了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La/Al@ACP作为一种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材料,可用于底泥内源的固定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不同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P)形态,并探讨了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无机(Pi)为主要形态,相对含量为65.81%~76.16%.西部入湖流域沉积物有机(Po)以非活性有机(NLOP)为主,汴河最高,相对含量约占Po的50.41%,生物有效态无机(BAP)相对含量最高,占Pi的66.84%,污染程度最高;西南和西北入湖流域Po则以中活性有机(MLOP)为主,Pi以钙结合态无机(HCl-Pi)为主.西北入湖流域由于受当地地质背景的影响,HCl-Pi所占Pi相对含量最高(43.02%),从而减缓了的移动能力,污染程度最低.随着沉积物污染程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态Po含量增加,但所占Po相对含量降低;HCl-Pi含量增加,所占Pi相对含量降低,这一现象和我国其它典型地区沉积物形态空间分布类似.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主要受水土流失、有机面源污染及藻类生长的影响,有机质环境较高,水交换能力弱,可被有机质降解的Po组分高于可被矿化的Po组分,大部分难降解Po组分易沉积,导致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较高的BAP和NLOP含量,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OM是各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和沉积物内源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洪泽湖入湖流域沉积物形态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入而导致内源负荷加剧.洪泽湖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应重点控制农田水土流失及养殖业面源污染,建设滨岸修复带,遵循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原则,减少农用地水土流失.健全农村养殖业废水废渣处理;划定科学养殖区;提倡铜围网箱,增加水体交换率.而对于洪泽湖西北入湖流域则应重点防止过度城镇化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高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吸附指数(PSI)、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研究了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结果显示,2016年秋季PSI变化范围为99.58~199.39[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3.118%~34.289%;2017年夏季PSI变化范围是130.29~198.57[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5.545%~42.135%,两次调查中PSI和DPS均表现出相反的平面分布趋势.PSI和Alox、Feo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Feox和Alox是影响海州湾表层沉积物吸附的主要因素,且Feox占主导作用;DPS与Alox和Feox分别表现出了显著负相关性和极显著负相关性,说明Alox和Feox含量的增大会降低表层沉积物的吸附饱和度.2016年10月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1.59%~34.18%,2017年5月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2.86%~32.34%,从2次调查结果整体来看,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有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生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有机污水用生物法脱氮除的生化机理,同时叙述了该法的影响因素及工艺,指出该法因工艺简单、灵活和处理能力强,已成为近年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玄武湖的沉积形态,在玄武湖沉积物中,铝结合态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为64 mg/kg,其余形态中,铁结合态为241 mg/kg,有机为335 mg/kg,钙结合态为394 mg/kg.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铁结合态可以释放到间隙水和上层水体中,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铝结合态由于含量少,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很小;钙结合态相对稳定且很难被生物利用,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不大;有机对水体有机负荷影响较大,并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