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江苏省海安县属于苏北里下河地带。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总量低,乡村环境差。2008年以来,海安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立县,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历经3年奋战,2010年底,海安县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2011年,拿到国家生态县奖牌。生态县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海安县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19.7%。良好天数占监测总天数的68.0%;以前,海安县城区内新通扬、通榆等主要河流,每年用于区域补偿邻近  相似文献   
12.
乡村空间重构不仅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还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其村庄基础设施差,而且由于人口迅速发展,其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对和田地区进行乡村空间重构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依据2015年对和田地区入户调查的1 162份问卷,选取了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特征和居住环境特征四个方面的19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农户是否愿意整治作为因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迁居至中心村的影响因素和迁居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对问卷的统计可知,有64%的被调查者表示接受整治。通过与其他区域的调查对比可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其中心村整治的进展越快,农民接受整治的意愿也越强烈。相反,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其中心村整治的进展越缓慢,农民接受搬迁的意愿越低。农户是否愿意接受乡村重构,是农户家庭特征、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农户的职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农户的家庭特征来看,家庭劳动力数量偏少、家庭年收入越高、耕地面积适中的农户,其搬迁意愿是最强烈的。在农户的职业特征中,愿意参与土地流转、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农户,其搬迁意愿是最强烈的。在环境特征中,若农户对居住环境和现居住村的建设越不满意、居住环境中需要改善的项目越多,农户的搬迁意愿越强烈。因此,对于和田地区来说,在引导居民集中居住的同时,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促进更多人就业,积极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此外,农户对于整治的一个很重要的期望就是改善居住环境,因此在未来的村庄总体建设和规划中,应积极改善村庄内基础设施,并与居住建设同步进行。一直以来,对少数民族聚集区的乡村空间重构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对和田地区中心村的研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更是创造人类社会福祉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了自然生态服务和干扰驱动变化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与乐活社会的推进路径,畅想基于全人类福祉的乐活社会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指导,提出了美丽徐矿的概念、定义及目标,总结了近年来徐矿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实践中取得的成效,明确了了建设美丽徐矿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原则,分析了徐矿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指出了徐矿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中必须实施的十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纳板河保护区内的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意识教育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及开展生动形象的活动,使小学生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总结了在乡村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和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在中国已形成很大的发展趋势.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合理利用乡村资源,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体系,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乡村旅游的环境管理,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绿色视野》2015,(2):8-9
小南京村位于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西北的城郊结合部,全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46个村民组,6200人,是典型的大别山区乡村。201 4年,在美好乡村建设引擎带动下,该村逐渐成为自然古朴、整洁优雅、宜居宜游、产业配套、市场相通、富裕和谐的旅游观光生态村。村企共建,小山村迎来外地客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南京村的张广如家,他告诉记者现在过上的好日子是他不曾想到的。  相似文献   
18.
几个人,面对一片成排成行的光鲜建筑,各自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说像学校,有的说像军营,有的说像监狱——其实,这是一个新城镇,一年前,它还叫"乡"。新型城镇化既是今天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由于城镇化运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中国可以说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但实际  相似文献   
19.
石林风景名胜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林风景名胜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旅游开发经历了居民游览、服务中心城市的接待观光型到区域支柱产业的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石林旅游业,旅游产品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接待观光游览型,形成以门票收入为主体的旅游经济收入格局,对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石林旅游业对县级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有积极影响,近5年石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9%~11%,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7.9% ~33%、财政收入的10.8%~0.1%,但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带动力弱,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获得旅游效益的居民限于风景区旅游中心的村寨,约占风景区人口的15%,中心旅游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比其它地区高7%~35%。中心区农民参与旅游业方式的调查表明,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被动:耕地被征用后,或被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雇佣、或成个体工商户、或被外来企业雇佣,就业领域局限于餐饮服务、环卫和绿化、民族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照相、旅游交通、导游等。风景区农村的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就业领域与风景区功能和旅游业目标的协调存在距离。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对所在地的“三农”发展的协调值得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即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基于"3S"技术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