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河流水质月报评价项目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种评价项目选择法对国控河流断面水质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选择了适用于河流水质月报的评价项目即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和铅等9项。  相似文献   
12.
湖库水质评价污染因子选择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湖库水质评价中,评价项目不统一,造成评价结果不具可比性.为抓住水体污染的主要矛盾,同时节约监测成本,对有代表性的湖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湖库水质评价项目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肖建军  李亚龙  杨琦 《环境工程》2018,36(6):159-162
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专一降解苯的菌株Ochrobactrum sp.MB-2,探讨了不同因素(温度和苯浓度)对菌株降解苯的影响,并对苯降解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苯浓度为5 mg/L时,菌MB-2对苯的降解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达98.56%。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关性系数R~2>0.9。热力学研究表明:菌株Ochrobactrum sp.MB-2对苯的生物降解反应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以其为自然背景值指导人为活动导致的臭氧污染控制工作,该研究通过汇总统计中国15个典型自然背景地区与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2020年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数据,比较分析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的年度、季节、日内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年均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区域,但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简称“臭氧年90百分位浓度”)明显低于城市,自然背景地区和城市区域臭氧年均浓度同步快速提升,年均增长分别为1.5和2.0 μg/m3. 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城市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自然背景地区臭氧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夏、秋、冬三季臭氧平均浓度差异不明显,与东亚环太平洋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存在明显差异. 部分自然背景地区受人为活动排放的影响较小,臭氧浓度不存在明显的日内峰谷差,全天臭氧浓度基本保持相同水平;部分自然背景地区可能受邻近城市人为活动排放的臭氧前体物影响,臭氧浓度日内变化规律与邻近城市较为一致,存在明显的日内峰谷差. 研究显示,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与城市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臭氧浓度年均值升高迅速,部分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可能受邻近城市人为活动排放的臭氧前体物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植物酶浓度对检测乐果灵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小麦中提取植物酶,以农药乐果为抑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用各种酶浓度小麦酯酶检测乐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研究显示,存在一最佳酶浓度,用此浓度的酶液检测乐果,分辨率和灵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共28项考核指标(集中供热率仅考核北方城市),其中11项指标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类指标是环保模范城市考核中定量考核的主要方面,也是在创模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笔者根据多年参与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体会,提出了各项指标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肖建军  李亚龙  杨琦 《环境工程》2018,36(4):186-189
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一直是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重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是一种高效、低廉的处理技术。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1株专一性降解甲苯的菌株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MJ-1),研究了甲苯浓度和温度对降解的影响,并对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MJ-1在温度为30℃,甲苯浓度为5 mg/L时降解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可达90%。菌株降解污染物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MJ-1对甲苯降解反应活化能E_a为17.27 k J/mol。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沉淀法制备了FeS,并利用SEM及XRD对其表征,通过批实验进行了FeS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pH、FeS投加量及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的去除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溶液pH值的降低而升高;当Cr(Ⅵ)为30mg/L时,FeS的最佳投加量为0.2g/L。FeS与Cr(Ⅵ)的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活化能为21.78kJ/mol。  相似文献   
19.
臭氧253.65 nm波长处的吸收截面系数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被普遍用于紫外吸收原理臭氧测量,是直接影响臭氧监测数据的基础参数.国际计量局重新测定并于2019年修订了臭氧253.65 nm处的吸收截面系数,拟从1.147×10-17 cm2/mol降至1.132 9×10-17 cm2/mol,将导致臭氧监测浓度系统性升高1.24%.为研究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对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影响,使用2018年中国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臭氧监测数据模拟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后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监测数据,并统计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对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群臭氧超标城市数量、臭氧污染天数和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吸收截面系数的变化将导致全国臭氧超标城市增加7个;全国以及"2+26"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汾渭平原城市群中各城市臭氧超标天数分别增加1.4、3.5、2.4、1.7和2.1 d,优良天数比例分别降低0.3%、0.9%、0.6%、0.4%和0.6%.研究显示,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将系统性影响全国以及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武夷山、庞泉沟和长岛3个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背景站点及其周边城市站点,分析研究夏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特征。结果表明,庞泉沟、武夷山、长岛背景站点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89)×10-9、(7.94±5.82)×10-9、(11.98±5.34)×10-9,分别比对应的城市站点低42%、43%、11%。背景站点TVOCs中的烷烃占比为67%~72%,明显高于城市站点;背景站点与城市站点TVOCs中的烯烃和芳香烃占比无显著差异;但背景站点炔烃占比(2%~3%)明显低于城市地区(10%~24%)。背景站点异戊二烯浓度在09:00—15:00出现峰值,且TVOCs浓度变化趋势与异戊二烯浓度变化趋势关联性较强,说明背景站点受自然源影响较大。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表明,烯烃及芳香烃对背景地区与城市地区臭氧生成有较大影响,城市地区总OFP远大于背景地区,乙烯、甲苯等对城市地区OFP的贡献较大,异戊二烯对背景地区OFP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