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舟山群岛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2009年7月对舟山群岛潮间带7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03种,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群。生物量平均值为96.19 g/m2,栖息密度平均值为223.1个/m2,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14。根据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可将舟山群岛的潮间带各潮区分为2个组群。底质和潮汐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嵊泗断面潮间带群落稳定性良好,其他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群落受到中度程度的污染或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总体上,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相对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舟山市海洋贝类生物体内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舟山市各区县海洋贝类体内细菌数量及优势细菌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2004年8月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体内的优势种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欧文氏菌属等,一些能够诱发疾病的如杀鲑气单胞菌、溶藻弧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的出现应当引起重视。对生物体内的细菌数量检测发现,弧菌和粪大肠菌群数量都比较高,弧菌的测值范围为50个/克~1.8×104个/克,几何平均为9.3×102个/克;粪大肠菌群的测值范围为2.0~23个/克,几何平均为12.0个/克,超国家海洋生物体内粪大肠菌群二类标准,超标率为91.7%。  相似文献   
1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贝类组织中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包括STX、dcSTX、NEO、dcNEO、GTX1-4、dcGTX2,3和GTX5(B1)。贝类样品经含0.1%甲酸的80%(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后,经过冷冻分层,下层固体融化后通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和10 000MWCO(Molecular Weight Cutoff)超滤管超滤截留,超滤液用于仪器分析。采用Zwitterionic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德国)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于6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7)。用该方法分析染毒的栉孔扇贝样品,证实了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1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56种,多毛类为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为11.26 g/m2,平均丰度为237.4个/m2。生物量、丰度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水深、盐度、初级生产力和有机质、重金属是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呈现出对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显著的躲避趋势,表明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已显著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而小头虫、寡节甘吻沙蚕、长手沙蚕和丝鳃虫对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展现出较强的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浙江沿海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微生物群落与陆源排污、养殖生产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使用API细菌鉴定系统时浙江沿海四个区域的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的沿海微生物主要种类为杀鲑气单胞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浙江沿海四个区域的优势种组成有各自的特点.使用SPSS10.0软件对各个区域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聚类性分析,结果表明象山港区域与其它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