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不同氧化剂降低膜污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的氧化剂预处理黄浦江原水后进行微滤膜(MF)膜过滤试验,考察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及其对MF膜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别.臭氧投量在0.5~3.0mg/L范围内,臭氧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10%和71%;而氯和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臭氧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将大部分疏水性有机物氧化成亲水性有机物.这种有机物组成结构的改变对膜过滤特性产生影响,明显降低了膜污染,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可达到22.7%.氯和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相对较弱,仅能去除少部分疏水性有机物,对膜污染有较小减缓作用,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分别为9%和8.5%.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莉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86-1092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30kDa的聚醚砜膜和100kDa的聚偏氟乙烯膜对原水进行分级处理,并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50kDa的聚偏氟乙烯膜和0.1μm的醋酸纤维素膜对出水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相对分子质量>30kDa的大分子有机物仅为总有机物的15%,但它分别引起微滤膜的通量下降86%和超滤膜通量下降54%.混凝处理可以去除相对分子质量>100kDa的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导致通量下降40%以上.因此,尽管混凝处理仅去除10%的有机物,但改善通量的效果显著.粉末活性炭可以去除相对分子量<30kDa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对通量下降的贡献程度甚低.因此,尽管粉末活性炭去除76%的有机物,但改善通量的效果甚微.预处理改善通量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去除有机物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所去除的有机物对通量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3.
董秉直  王劲  喻瑶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57-1165
本文采用有机物的组分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三维荧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青草沙水库和滆湖原水的膜过滤通量的表现,探讨了膜污染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中亲组分有机物造成的微滤膜和超滤膜的通量下降最为严重,而疏水性有机物对通量的影响甚微.滆湖水对微滤膜的通量下降较青草沙水库水严重,而青草沙水库水对超滤膜的通量下降较滆湖水严重.膜污染机理的分析表明,微滤膜污染主要由膜孔堵塞造成,而超滤膜的通量主要受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滤饼层的影响.三维荧光分析表明,蛋白质类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以蛭石为滤床基质,研究了复合生态滤床对受重金属污染地表水体的修复效能.结果表明,复合生态滤床对重金属污染水体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水力负荷为2.0m.3m-.2d-1时,系统对Cu、Zn、Pb和C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1.60%、80.55%、83.20%、62.21%;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出水重金属浓度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出水COD值为9.7~38.3mg·L-1,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出水NH4+-N达到1mg·L-1以下,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滤床基质中铜离子含量稳定在30mg·kg-1左右,表明植物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蛭石吸附的重金属,从而有效提高蛭石的再吸附能力,延长滤床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15.
合成氨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氨废水具有高氨氮的特点,高氨氮污水的治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处理高氨氮废水的三种资源化回收技术,(1)以氨水形式回收氨氮的废水处理技术;(2)将氨氮制成硫酸铵回收利用的废水治理技术;(3)既能高效脱氮又能充分回收氨氮的磷酸铵镁(俗称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其中重点介绍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回收氨氮技术。这些废水处理技术有效地治理了高氨氮废水,具有节能减耗、无二次污染和污染物可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等特点,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晗  董秉直 《四川环境》2011,30(3):104-108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纳滤膜由于其较高的去除率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纳滤膜去除这些物质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明确,给实验带来较大困难。文章总结了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典型应用及其三种分离机理——筛分作用、电荷作用、吸附作用,并对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总结。为今后纳滤膜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年平  董秉直  何夏清 《四川环境》2010,29(1):106-109,114
保障管网中生物稳定性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点,本文概述了饮用水中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及其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滤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BPA)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琳  董秉直  高乃云 《环境科学》2007,28(2):329-334
采用终端超滤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主要考察了BPA初始浓度、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pH、离子强度和有机物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对饮用水中BPA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BPA的初始浓度在100~600μg/L范围内,截留相对分子质量2?000~10?000的超滤膜对BPA的去除率均在92.0%以上.溶液的pH值接近BPA的pKa(9.6~11.3)时,BPA去除率明显降低.离子强度对去除率的影响较小.溶液中的腐殖酸对超滤去除BPA的影响较小.试验证实,吸附是超滤去除疏水性BPA分子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9.
董秉直  高昊旸  胡孟柳 《环境科学》2018,39(6):2732-2739
研究臭氧、粉末炭以及它们的组合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控制膜污染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臭氧主要氧化强疏组分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中分子和亲水性的小分子.臭氧可有效控制膜污染,表明大分子的疏水有机物是主要的污染因素.粉末炭可吸附小分子有机物,也可缓解膜污染,说明小分子有机物也对膜污染有所贡献.臭氧与粉末炭的组合不仅有效控制膜污染,还可强化有机物的去除,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湖原水中膜污染物质的确定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瑶  许光红  林洁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2067-2074
采用混凝沉淀和浸没式微滤膜联用技术处理太湖原水,考察组合工艺中的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分析化学清洗水的有机物组分,以期确定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这类有机物仅能导致可逆污染,而中等和小分子的有机物会导致不可逆污染.此外,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与膜污染关系最密切的2个区域为:λex=230nm/λem=330~350nm (区域Ⅰ)和λex=280nm/λem=300~350nm (区域Ⅳ),其对应的胞外蛋白质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是造成微滤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